兩儀殿外,陽光明晃晃地灑在朱紅色的宮牆與地麵上,卻照不進房玄齡的心間。
他神色凝重,腳步匆匆,雙手緊握著一份奏章,前來求見李承乾。
踏入殿內,房玄齡未及多作禮數,便徑直走向禦座前的李承乾,將奏章急切地遞了過去,聲音憂慮“陛下,焉耆反了!他們投靠了西突厥,安西都護郭孝恪請求陛下發兵!”
李承乾接過奏章,那深邃的眼眸快速掃過奏章上的文字,須臾,一抹冷笑自他嘴角逸出“小小焉耆,竟妄圖在大唐與西突厥的夾縫間兩頭獲利,肆意搖擺?”
“他們難道全然忘卻了高昌是怎樣在我大唐的赫赫軍威下灰飛煙滅的嗎?”
“那高昌王的王座,此刻還留存於侯君集那裡。”
他抬眼凝視房玄齡。
“房相,即刻回複郭孝恪,朕封他為西州道行軍總管,命其揮師西進,將焉耆徹底並入我大唐國土。”
“焉耆既已背信棄義,便再無存在於世間的必要。”
“想當年父皇心懷仁慈,出兵助焉耆鏟除高昌,未料換來的竟是今日這般醜惡的反叛行徑。”
“他們竟敢截斷貢道,簡直是膽大包天,罪無可恕!”
房玄齡目光複雜地瞅了李承乾一眼,嘴唇輕抿,稍作猶豫後,輕聲問道“陛下,如今我大唐全力籌備東征高句麗之大業,此乃龐大戰略布局,人力、物力、財力皆傾注其中。”
“此刻若再遣軍西進,這戰線是否會延展過長,致使首尾難以相顧?”
“臣著實擔憂兩麵作戰,會令我大唐陷入困境,引發諸多難以預料的危局啊。”
李承乾輕輕擺了擺頭,神色鎮定自若,話語間滿溢著自信霸氣“區區一個焉耆,不過是大唐前進路上的一粒微塵,根本不足以構成戰線拉長的困擾。”
“我大唐如今國力鼎盛,錢糧堆積如山,兵強馬壯,良將如雲,完全有實力同時應對東西兩麵之敵。”
“朕真正需警惕防範的是西突厥,絕不能任其在西域肆意擴張勢力,進而威脅我大唐的邊疆安寧。”
言罷,他提高聲調,朗聲道“來喜!”
“陛下!”一個身著精致宦官服飾的年輕身影迅速自殿外步入,他身姿低伏,頭顱低垂,眼神敬畏地盯著地麵,不敢有絲毫的僭越之舉。
這是李承乾新近精心提拔上來的宦官,專為接替張阿難的位置,以便在宮廷內外更為順暢地傳遞旨意,儘心侍奉君側。
說到這個宦官,也是陛下的死忠了,當年就是他,揮刀自宮,潛入皇宮當了宦官,這才把李世民假死的消息傳了出來。
李承錢補償了他,不想讓他接著當宦官了,可來喜不願意。
所以就隻能提拔他了。
“去,速將朕的內閣大臣們悉數召來,再傳召秦如召、張顯懷、薛仁貴、蘇定方即刻前來兩儀殿議事。”
李承乾命令道。
“是,陛下!”來喜領命後,轉身匆匆離去。
現今大唐諸多能征善戰的將領都被派遣至四方要地駐兵鎮守,以保大唐疆土的穩固與百姓的安寧。
故而朝廷之中,留存的武將數量相較於往年略顯稀少。
像李積,雖正值五十歲的盛年,經驗豐富,戰力非凡,本是出征的得力人選。
但李積陪伴在父皇李世民身邊,或許比讓其馳騁沙場更為契合當下的全局大勢,也能讓李世民的心裡開心不少。
房玄齡見李承乾這般篤定的態度,心中雖仍殘留些許隱憂,卻也漸漸明白了局勢的大致走向。
看來,今年若無意外,大唐又將開啟兩路同時開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