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駕回鑾之後的這些時日,李承乾將過往那些因埋首國事而被疏忽的事情逐一拾起,故而將大半的時光都傾注在了陪伴蘇芷與孩子們身旁。
之前的的他,心憂社稷,整個人沉浸於朝堂政務之中,晨鐘暮鼓裡儘是忙碌的身影,審閱奏章、接見朝臣、籌劃國事……
如此種種,使得他無暇顧及家庭,對蘇芷和孩子的關懷實在是太少太少,以至於許多個夜晚,當他拖著沉重的步伐回到後宮,瞧見蘇芷那欲言又止的神情,愧疚之感便如潮水般在心頭翻湧不息。
蘇芷對他很好,哪怕她現在是皇後了,很多小細節都是蘇芷自己親手弄的。
生活上幾乎是無微不至的照料,晚上睡覺的時候,蘇芷會一直誇他,讓他緩解了很多的壓力。
可他的精力,卻沒辦法都放在蘇芷身上。
幸而當下之大唐,在君臣的齊心協力、百姓的勤勞奮進下,呈現出蓬勃發展之態勢,一片繁榮景象。
遙想當年初登大寶之際,他雄心壯誌立下的五年計劃目標,如今竟已超額達成。
目之所及,大唐的百姓們衣食無憂,街頭巷尾充盈著歡聲笑語,集市之上貨物琳琅滿目,百姓們安居樂業。
以前的饑寒交迫已成為曆史的塵埃。
那新開拓的嶺東道與遼東道,李承乾不敢有絲毫懈怠,即刻責令內閣緊鑼密鼓的籌備設立州縣之事,又從眾多才俊中精挑細選,派遣清正廉潔,才能出眾的官員前往治理,期望這些新附之地能迅速融入大唐的懷抱,共享盛世繁華。
李承乾的目光並未僅僅停留在這表麵的繁榮之上,一個國家若要長久昌盛,必須著眼於長遠,著力於根本。
當下,整個大唐最為緊迫之事已悄然轉變,重中之重乃是全力提升大唐百姓的文化素養,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與學習水平。
這與國家選拔人才的科舉製度緊密相連,息息相關。
他心中已經勾勒出一幅科舉改革的藍圖,那便是摒棄以往那些過於注重詩詞歌賦、經史子集的傳統內容,轉而全部更替為實用性知識。
為官者若連五穀都難以分清,對農事耕種一竅不通,又怎能體會百姓勞作之艱辛?
又何談引領百姓精耕細作、發家致富呢?
除了這些,李承乾還謀劃著一場影響更為深遠的變革——思想變革。
這件事他每天都在想,但每次都不是好時候。至少現在不行。
他要把老師的思想,在大唐傳播。
而這種想法,一旦傳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皇帝本人。
所以,還不是時候,手中的權力,還需要做很多的事情。
一個國家若無堅實的思想根基作為支撐,即便大唐如今武力強盛、經濟繁榮,那也不過是空中樓閣,看似華美卻根基不穩,難以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他等著李世民從西域歸來,到時候,疆土先確定下來,他就可以嘗試著慢慢推動這場思想領域的深刻變革,為大唐築牢根基。
前些日子各國使臣紛紛前來,言辭懇切地欲為他奉上尊號,以表敬仰之意。
李承乾默默留意到其中不少來自西域諸國。
他的心中也有些惡趣味,沒有把大軍去西域的事情和他們明說。
這些使臣回去之後,也不知道能否及時勸說他們的國主心悅誠服地歸順大唐。
西域之地局勢錯綜複雜,倘若他們回去得遲了,待到大唐的鐵騎踏破西域的山河,或許那些使者一回去,就會發現國家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