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武七年的夏日,熾熱的驕陽高懸於天際,儘情釋放著它的炎熱。
即便陽光如此強烈,卻也無法溫暖李世民的心頭。
魏征和房玄齡,這兩位大唐的肱骨之臣的離去,從他的心中硬生生地挖去了兩塊至關重要的部分。
孫思邈,這位譽滿天下的神醫,在曆經無數個日夜的辛勤鑽研與整理之後,終於編撰完成了整整十二冊珍貴無比的醫術典籍。
這些典籍承載著他一生的醫學智慧,每一頁都寫滿了對生命的尊重。
完成這一偉大功績後,他毅然決然地做出了一個決定——重新掛牌行醫,帶著他那群滿懷熱忱的徒弟們,踏上了雲遊四海的漫長征程。
李承乾的心中固然不舍,畢竟這樣一位神醫對於大唐而言,是無比珍貴的財富。
但孫思邈已經為大唐奉獻了太多太多,他將自己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留在了鹹陽這片土地上,這些醫術秘籍將會成為大唐醫學發展道路上永重要基石。
李璟佑今年四歲,按照鹹陽當地的傳統規矩,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到了該去上幼兒園接受啟蒙教育的階段。
而兩歲李璟儀,則被蘇芷帶在身邊,給予她無微不至的關懷。
如此一來,一種奇特的現象便在宮廷中悄然出現。
身為長公主的李璟儀,反而由陛下和皇後親自照料嗬護,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學習著禮儀、文化與品德。
而作為太子殿下的李璟佑,卻並未身處長安那充滿權力氣息的皇宮之中,而是跟隨太上皇一同在鹹陽這片土地上生活成長,感受著民間的煙火氣息。
這般情景,倘若細細想來,倒是與陛下當年的成長經曆有著幾分微妙而相似的地方。
在這無形之中,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力量在推動著,使得太子應當在鹹陽這片土地上接受磨礪,而不是在皇宮中被過度的嬌養。
故人陸續凋零,好似風中落葉。
李世民靜靜的坐在角落。
曾經的他,站在權力的巔峰,擁有著無上的地位,但內心深處卻對死亡充滿了深深的恐懼。
那種恐懼讓他在每一個寂靜的夜晚,都輾轉反側,時刻擔憂著生命的消逝,害怕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會在瞬間化為烏有。
可如今,當他目睹了身邊那些曾經一同曆經無數風雨的老兄弟們一個接著一個地先他而去,他的心境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不再害怕自己的離去,因為相較於自己麵對死亡的那一刻,他更難以承受的是那一次次與老友的生離死彆。
每一次的離彆,都讓他痛徹心扉,體會到了生命的無常。
自歸來之後,他幾乎每日都會抽出時間,前去探望李靖這位老友,他從未有過一日的停歇。
哪怕他身為令四方臣服的天可汗,在這殘酷的生死離彆麵前,也有著諸多的無可奈何之事。
他所能做的,僅僅是用這頻繁的探望,來表達自己內心深處對老友那深深的牽掛。
每一次走進李靖的居所,看到老友那日漸憔悴的麵容,他的心中都會湧起一股酸澀的滋味。
兩儀殿內,內閣的大臣們身著朝服,頭戴官帽,神色嚴肅地齊聚一堂。
此時,經過無數工匠與學者的不懈努力,火車已經具備了投入使用的條件。
他們一致認為應當在第一時間於大唐全境鋪設鐵軌,大規模地製造火車,以推動交通的飛速發展和貿易的繁榮昌盛。
畢竟,對於如今國力強盛的大唐而言,這所需的費用相較於龐大的國家財政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
這一提議很快便得到了眾人的一致通過。
緊接著,大唐後續的發展策略也在這莊重的氛圍中迅速被確定下來。
在國內,著重發展經濟與商業成為了首要任務。
朝廷大力鼓勵百姓擴大生產,無論是農業生產中對新土地的開墾、新農作物的種植,還是手工業生產中對新技術的研發、新產品的製造,都給予了大力的扶持。
同時,明確劃分公有和私有產業,使得市場的秩序更加規範,資源的配置更加合理,為各類產業的蓬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由於張三的出現,稅務法被擬定得更加詳細周全,涵蓋了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麵。
其中明確規定,收入越高的人,所需上交的稅額也就越高,通過這種方式,有效地調節了社會財富的分配,避免了財富過度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使得社會的貧富差距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