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因為是所有競標公司中唯一一個華人,所以我也特彆看了下資料,在文件的後麵有他的簡曆。“鄭誌傑接著說道“這貝津銘是在哈佛大學”
楊文東也翻到了文件後麵,找到了那一頁,同時也聽著鄭誌傑的介紹。
一小會後,楊文東說道“經曆倒是挺不錯的,在美國都有不少著名建築設計經驗了。”
貝津銘出生於1917年,大學就讀於麻省理工,後在哈弗攻讀碩博,1948年畢業後去了美國知名建築事務所,參與了多家大型建築的設計。
1960年出來自己創業,成立了貝津銘建築師事務所,單獨設計了紐約基普斯灣廣場與灣灣的東海大學盧思義教堂。
鄭誌傑道“是的,而且也是華人,在灣灣還有過建築經驗,倒也是聽適合我們的。”
“嗯,行,那這幾家,就讓他們準備為設計投稿吧。”楊文東點點頭說道“這個貝津銘,算是我們的優先選擇對象,不過其他家也要考慮。”
“明白。”鄭誌傑答應說道。
楊文東又道“酒店地皮已經拿下來了,後麵就剩下基建就行了,倒是以後的管理人才,目前還是沒有著落;
你儘快跟獵頭合作,找到合適的人,不然我們都算是外行人,很多事情也不專業。”
酒店、超市這種行業看起來簡單,但就是因為什麼人隻要有錢就能參與,反而導致了想真正做好,乃至做出連鎖品牌,難度是非常大的,絕對依賴於管理層的理念及戰略眼光。
戰略方向與資金,楊文東可以負責,但怎麼管理就需要專業人士了,不然戰略眼光再好,酒店本身的服務做不好,一切就都是白搭了。
“好的,早在競拍之前,我就已經在跟香港以及一些國際獵頭合作了。”鄭誌傑說道“他們會跟一些國際酒店的華人高層進行溝通。”
“嗯,行,儘快催促一下他們。”楊文東點點頭。
四季酒店的安排,暫時告一段落,接下來需要等待合適的職業管理人就行了,好在時間也不算很急,港府給的時間是2年內要開建酒店,完全足夠了。
12月13日,楊文東帶著蘇依依,來到了觀塘的萬人產業園,這一次,孩子也帶過來了;
長興的工廠,基本上沒什麼汙染,加上孩子也隻會來前麵的行政樓,倒也不會有什麼麻煩。
“寶寶,你看,這就是你爹地的工廠。”蘇依依抱著兒子,站在窗戶旁邊,一眼就能看到外界的工業樓“以後你要好好學習,然後幫你爹地一起管理這麼大的工廠。”
“等他長大了,這工廠可能就要搬走了。”楊文東笑了笑說道。
蘇依依好奇問“什麼意思?”
楊文東沒有多解釋“我估計20年後,香港經濟發展迅速,人工成本增加,我們這些產業,就不適合待在香港了。”
80年代以後,香港的人工成本急劇增加,簡單的工業是必須要轉移走的,特彆是眼下自己獨斷專利的產品,到那個時候專利過期,就隻能靠著規模效益降低成本來模仿可口可樂的運營模式了。
而改開的內地,正好是最佳的去處,人工更低、稅收也可以談,算是自己未來低端產業的完美投資方向了。
蘇依依也已經懂一些經濟常識,便問道“類似現在的歐美向其他國家轉移紡織業?”
“差不多吧?”楊文東點點頭“你不轉移就是死,低端工廠就跟水一樣,從高處往地處流,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你建的水壩再高也攔不住。”
二戰之後的大幾十年,低端產業就從歐美轉移到日本再到香港再到內地再到東南亞,估計以後東南亞經濟要是能起來的話,拿去非洲都是有可能的
“那香港怎麼辦?沒工業了?“蘇依依又問道。
楊文東聳聳肩說道“那就隻能往高端產業發展了,比如現在的電子產業、家電產業,就算高端的,今年香港的電子廠可是多了不少家,這就是趨勢了。”
在前世,家電算是夕陽行業,主要也是因為市場飽和了,可在這個時代,就是妥妥的高科技產業。
彆說空調冰箱電視,就算是收音機、甚至手電筒,都算有點技術含量的,光是一個燈泡,估計能造出來的國家都不多。
“也是啊。”蘇依依又問“你以前好像說過,那我們也要準備進入電子產業嗎?”
“會的,等香港的電子產業基礎再強一點,我們也會參與的。”楊文東點點頭。
任誰穿越或者重生,都不會放棄電子產業,就算重生到了21世紀,也不會放過電子產業的衍生產物互聯網;
最多就是自己參與經營或者當天使投資者的區彆……
“嗯。”蘇依依點點頭。
她也知道楊文東的目標並非隻是再不停的賺錢,而是擴大自己的事業,順便能夠在香港帶動大量的就業,幫助底層的港人,擺脫極端的經濟困難。
如同幾年前的他們幾人一樣,雖然不至於餓死,但的確是活的太痛苦了。
……
過了會,魏澤濤來了,蘇依依就帶著孩子去裡麵的一間房哄睡了,6個月大的孩子,每幾小時就要睡一覺的。
“坐。”楊文東示意後,二人坐在了靠窗戶的沙發上,隨後問道“整個產業園的多家工廠,開工都還順利不?”
“還可以,目前我們也在驗證各家產品的質量,沒什麼問題的話,就可以在下旬進行大規模投產了。”魏澤濤回複說道。
雖然都是比較簡單的商品,但因為都是出口的,量也很大,突然換了一個地方生產,且很多還是新員工,因此還是需要重新驗證質量的。
而產能也是逐步提高的,這也是為了逐步適應,保證不出質量問題。
“好。”楊文東點點頭說道“雖然目前海外訂單還是比較多比較急的,但也不差這十天半個月,要確保沒有問題再發貨。
另外針對人員的培訓也要重視,人是所有工業的基礎。”
這也是為什麼沒有早期就大規模擴大產能的原因,各種資源不足,就容易出問題,現在就好多了,隻需要適應新的工廠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