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朝大臣立即跪地高聲呼喊道:“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幾百名大臣山呼海嘯般的呼喊聲彙聚在大殿之中,將氛圍推到高峰。
待眾臣呼聲停止後,兵部尚書鄧先平立即出列高聲說道:“啟奏太子殿下,國不可一日無君,還請太子殿下登基稱帝,穩固國本朝綱。”
於公海見鄧先平搶了先,立即不甘示弱地站了出來,高聲附和道:“臣附議,請太子殿下登基稱帝,穩固國本朝綱。”
燕無雙和李許以及陶潛見兩位從龍之臣再次領先,頓感不能再落後了,也跟著站出來,高聲呼喊道:“臣請太子殿下登基稱帝,穩固國本朝綱。”
滿朝大臣見諸位大佬出聲請奏,立即跟著齊聲高呼,擁護太子殿下登基稱帝,張素心看著跪伏的滿朝大臣,心中興奮不已,但臉上卻擺出凝重的神情,淡淡地說道:“父皇新喪,本宮如何能夠立即登基稱帝,豈不是將本宮置於不孝之地。”
吏部尚書李許聞言立即出列說道:“殿下糊塗啊,怎能顧小孝而忘大義,為先帝守靈固然重要,但穩固國本鞏固朝綱更為重要,我們黃天仙國邊境並不太平,蒼天仙國一直蠢蠢欲動,如果遲遲不能立下新帝,勢必會動蕩朝綱,從而讓蒼天仙國有機可趁。”
“不錯!”戶部尚書陶潛也高聲喊道:“太子殿下切莫義氣用事,國不可一日無主,此事關係國本朝綱,更關係到整個黃天仙國億萬生靈,不是太子殿下一人之事啊!”
其他大臣見狀也紛紛出列加入了勸說行列,一個個宛如衝鋒陷陣的勇士,好似張素心不登基稱帝,他們就沒有活下去的動力。
麵對情緒激動的眾臣,張素心悄悄地看向一旁的王曉,投來詢問求助的眼神,王曉不留痕跡地擺了擺手,示意張素心繼續拒絕。
張素心見狀立即按照王曉的吩咐,看著滿朝大臣沉聲說道:“本宮自認毫無修為,對政事處理能力也不如諸位弟弟妹妹,眾臣還是另擇能主吧!”
“殿下不可啊!”禮部尚書何唱抓住機會,立即高聲喊道:“自古以來,立嫡立長,太子殿下身為嫡長子當為新帝,否則與禮法不合。”
看著禮部尚書瘋狂進諫,腦袋磕的邦邦響,張素心也感覺於心不忍,讓其他臣子將禮部尚書扶起來,而後沉聲說道:“此事本宮需要慎重考慮,諸位臣公莫要再勸。”
滿朝大臣聞言頓時明白太子殿下想要三讓三諫,以顯示上古仁厚之風,於是燕無雙擔任了第三次勸諫的主力,對著張素心單膝跪下,高聲呼喊道:“太子殿下,臣代表軍部要求殿下登基稱帝,穩固軍心,讓將士們心中有主心骨,能夠更好地抵擋蒼天仙國進攻。”
禁衛軍統領金章見狀知道到了自己出聲的時候,立即從人群中出列,與燕無雙一起單膝跪下,高聲喊道:“禁衛軍全體將士請太子殿下登基稱帝,穩固軍心,抵擋帝國進攻。”
張素心看著滿朝大臣軍政各部主要負責人都出來勸諫,心中頓時明白了王曉的意思,伸手向前虛托,高聲說道:“諸位臣公平身,既然諸公再三勸諫,那本宮就順應天命,禮部挑選一個好日子,舉辦登基大典。”
禮部尚書何唱立即出列高聲說道:“回太子殿下,明日就是好日子,所有的登基大典都已經準備完畢,隻等明日舉行。”
張素心聞言稍稍一愣,轉瞬間就明白了眾臣的意思,遂神情莊重地說道:“既然一切都準備妥當,那就按照諸公的意思,明日進行登基大禮。”
滿朝大臣見登基之事敲定,立即興奮地高呼,而後在福公公的暄禮聲中進行有序退朝,整個大殿很快隻剩下張素心和王曉,以及等候在一旁的福公公。
張素心看著福公公開口問道:“父皇真的讓你來幫助本宮?在父皇心中選擇了本宮繼承帝位嗎?”
福公公聞言立即沉聲說道:“殿下明鑒,在先帝心中一向最看重太子您,能看到太子殿下登基稱帝,老奴也心願已了,還請殿下準許老奴告老還鄉。”
張素心聞言沉思少許,而後開口說道:“福公公你先退下,本宮會認真考慮你的請求,不會讓你白白冒險。”
等福公公離開後,張素心看著王曉說道:“王大哥,謝謝你,這一切宛如做夢一樣,沒想到我真的登上了新帝之位。”
王曉看著福公公離去的背影,淡淡地說道:“福公公說謊了,他應該不是你父皇留下的後手,也可以說你父皇遵循了祖製,沒有偏向任何皇子皇女。”
張素心聞言臉上浮現出失望和疑惑的神色,對王曉的話沒有絲毫懷疑,緩緩地問道:“福公公為何要說謊,我是否要批準他離開。”
搖了搖頭,王曉沉聲說道:“福公公有野心,用的是以退為進的策略,想要再次擔任內官統領的位置,所以選擇了冒險幫你,也許是覺得你的勝算更大,既然這樣那就留下他繼續擔任內官統領好了,畢竟他交了投名狀,比其它人要好上不少。”
聽完王曉的分析,張素心點點頭,心中同意了王曉的建議,而後又同王曉說了一些明日登基大典的事情。
次日,滿朝大臣和諸位皇子齊聚大典之中,在福公公的暄禮聲中朝著端坐在皇位上的張素心高呼萬歲,王曉安靜地坐在左側的金椅上,微笑地看著這一幕。
張素心聽著上千大臣高呼萬歲,看著下麵滿臉誠惶誠恐的二皇子,還有其他沒有參與爭奪皇位,此時一臉微笑的其他皇子皇女,感覺一切宛如夢境一般,多年的心願今日實現。
壓製住內心的激動,張素心沉聲說道:“諸位愛卿平身!”滿朝大臣又是山呼海嘯般的謝禮聲,至此,張素心正式成為黃天仙國皇帝。
行禮的儀式莊嚴而肅穆,金色的陽光透過雲層,斑駁地灑在紫禁城琉璃瓦的屋頂上,為這古老而神聖的殿堂鍍上了一層耀眼的光輝。隨著司儀高亢而悠長的聲音回蕩在空曠的宮宇間,登基典禮在萬眾矚目之下繼續進行。新皇身著龍袍,頭戴皇冠,端坐在高高在上的龍椅上,那張年輕卻沉穩的臉龐上,寫滿了對未來的期許與決心。
所有大臣,無論品階高低,皆身著朝服,隊列整齊,步伐一致,緊隨新帝張素心身後,他們步伐穩健,麵容凝重,沿著鋪設著紅毯的青石路,緩緩步入祖廟。祖廟內,香煙繚繞,燭光搖曳,古老的梁柱上雕刻著龍鳳呈祥的圖案,似乎在訴說著千年的輝煌與滄桑。
在祖廟的正中央,擺放著一張古樸的祭壇,祭壇上供奉著曆代先祖的牌位,以及各式各樣的祭品,彰顯著後人對先祖的敬畏與緬懷。張素心站在祭壇前,雙手捧著玉璧,目光虔誠,聲音洪亮而莊重地開始了祭拜天地的儀式:“黃天在上,後土在下,朕今日登基稱帝,願天地神明保佑我朝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隨著張素心的祭拜,群臣亦紛紛跪拜,口中念念有詞,述告先祖登基之事,言辭間充滿了對先祖功績的追思與對新皇統治的期許。整個祖廟內,回蕩著群臣整齊劃一的誦念聲,與外麵的風聲、鳥鳴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既莊重又生動的畫麵。
在這一刻,時間仿佛凝固,曆史的長河在這一刻交彙,新皇登基,不僅是權力的更迭,更是對先祖智慧與勇氣的傳承,對未來希望的播種。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難以言喻的莊嚴與神聖,讓人心生敬畏,也讓人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遐想與憧憬。
登基儀式結束後,群臣重新回到大殿之中,眼神火熱地望著張素心,等待著新皇封賞他們這些從龍之臣。
看著滿朝大臣火熱的眼神,張素心看向王曉高聲說道:“朕今日能夠成功登基稱帝,巨陽仙尊功不可沒,朕欲冊封巨陽仙尊一字並肩王,與朕一起統治黃天仙國,諸位大臣誰讚同,誰反對。”
張素心那堅毅的眼神與不容置疑的氣度,如寒芒般掠過朝堂,令滿座大臣無不麵色凝重,心頭暗自掂量。那些本欲出聲反對者,在她的威勢之下,也生怕觸怒了新皇的逆鱗,紛紛選擇了緘默,以免引火燒身。而讚同之聲,更是稀缺如晨星,畢竟,一字並肩王的地位,幾乎與皇帝陛下並肩,這在無論是黃天仙國還是蒼天仙國悠久的史冊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奇聞,大臣們麵麵相覷,一時之間,竟陷入了進退維穀的境地,不知該如何是好。
看著滿朝大臣幾乎沉默不語,張素心冷哼一聲,淡淡地說道:“既然諸公猶豫不決,那就讓朕來幫諸位做決定,讚同的站在原地,反對者出列陳述。”
聽著張素心那擲地有聲的話語,滿朝文武大臣瞬間麵露愕然,目光不由自主地轉向了大殿之外,那裡,龍衛營的將士們早已列陣而待,氣勢如虹。這分明是一出以反對者為鑒,樹立威嚴的戲碼啊!一時間,那些心中本有異議的大臣們,不由得噤若寒蟬,反對的念頭在心頭一閃即逝,終究是不敢付諸行動。
燕無雙身為龍衛軍統領,世承家族傳承,曆來都是在新皇登基之後,無條件無保留地效忠新皇,所以此時第一個站出來高聲說道:“龍衛軍全體將士支持陛下決定,誓死效忠陛下。”
燕無雙,身為龍衛軍的鐵血統領,肩承著世代家族的榮耀與使命,自古以來,他們的血脈中便流淌著對新皇無條件效忠的誓言。每至新皇登基之際,龍衛軍便是那最為堅定的後盾,無需多言,忠誠自顯。此刻,燕無雙挺身而出,聲音洪亮如鐘,穿透殿宇的每一個角落:“龍衛軍上下,一心同體,誓死擁護陛下之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