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瑄微微皺眉,“我記得你們三清觀已經有兩個沒有父母家人的小道童落戶了。”
“我那兩個師妹都是棄嬰,是我爹和師叔們路上撿來,從一小點開始撫養才長這麼大的,縣尊總不能讓她們不落戶吧?”
明瑄道:“朝廷有規定,這樣的棄嬰撿到是要送到慈幼院的,你們三清觀私自撫養本就違反了規定,而且你們是道觀,朝廷對僧道的管理本就嚴格,你們三清觀隻是小觀。”
王璁似笑非笑:“我那兩個師妹要是不被撿回來,不是餓死凍死,就是被狼被狗叼去吃了,縣尊,這玉山縣大街上都還有數不清的乞兒呢,慈幼院要是有用,那些乞兒會無處可去嗎?”
明瑄:“你!你看你,我一說你們三清觀違規,你就罵我。”
王璁:“分明是你先罵我三清觀的,而且,我隻是點出事實,事實若是罵你,那你不該自省改過嗎?”
潘筠插嘴道:“我知道縣城裡哪兒有需要幫助的乞兒,縣尊需要我帶路嗎?”
明瑄:“我看出來了,你們姑侄二人今日是特意來氣我的。”
王璁就哈哈大笑道:“不氣,不氣,我還給你帶了禮物來呢,先把我的事辦了,我一會兒給你。”
戶房裡的主簿和書記員恨不得把耳朵捂起來,身子也縮起來,原地消失。
可這是不可能的。
王璁叫來主簿,當場給潘筠落戶。
冊子上倒是記得清楚,原籍何處,是因何故落戶三清山三清觀的,原名和現在的名字都記錄得很清楚。
可辦下來的戶籍頁卻不可能全部記錄,上麵隻有現用名,潘筠。
潘筠想要的就是這張戶籍頁,她嘴角微翹,拿著這張戶籍頁眼眸生輝,有了它,她以後去大同找父兄就方便多了。
王璁順帶把建山神廟的手續也給辦了。
明瑄站在一旁翻看他帶來的東西,一邊道:“我早說過,你們三清山那山神廟早該修一修了,縣衙也可以出一部分錢,再有些善人籌款,建座山神廟不成問題。”
“不為其他的,每年九月三清盛會,其他道士來三清山參悟道法也好看些,”明瑄搖了搖頭道:“偏你們死板,死活不要衙門撥錢,也不籌善款。”
王璁道:“都說了,這是山神法旨,祂隻要我爹和小師叔出錢建廟,彆說是其他善人,就是我這個徒孫要出錢,祂都不許。”
王璁說的是實話,奈何明瑄不信,一個勁的搖頭,“哼,你就糊弄我吧,白給的錢你們都不要。”
王璁笑道:“縣尊好意,我們自然是知道的,廟不能修,但可以修路呀。”
他道:“從玉山縣到三清山這條路還是太小了,山路難行,每年三清盛會要是碰上下雨,路上更是難行,縣尊要是想發展一下三清山一帶的經濟,不如把路修好一點,再一點,汾水村到山腳下的那座橋也可以再修寬一些。”
“此話休提,”明瑄道:“縣衙隻想給你一百兩建廟,結果你想要我出一萬兩銀子修路,你就是掏空縣衙庫房,我也拿不出這麼多錢來。”
王璁:“那段路哪要得了那麼多錢?”
“好幾十裡的山路,既要拓寬,又要防止落石,你還要我修橋,能不需要嗎?”
明瑄直接截斷他要說的話,“禮物呢,這手續都給你辦好了,你給我帶的禮呢?”
王璁就笑嘻嘻的從袖子裡拿出兩張紙來,“這是我路過京城時王行儉做的文章,我請人抄了一篇,千裡迢迢的給你帶回來了,你看看。”
明瑄很驚喜,“王尚書的文章?那是要好好看看。”
主簿和書記員:……
不能理解,實在是不能理解,他們還以為是銀票呢。
明瑄當場打開,津津有味的看起來。
主簿和書記員一起移開目光,很是不理解,一篇文章而已,能跟銀票比嗎?
主簿將辦好的單子遞給王璁,笑道:“王先生,您看還有什麼問題?”
王璁看了一眼,立即拱手道謝,表示沒問題了。
他隨手將一個小荷包放在主簿手邊。
主簿快速的看了明瑄一眼,見他正認真看文章,沒往這裡看,立即就把荷包收進袖子裡。
王璁將單子疊好,搭著明瑄的肩膀就往外走,“走走走,我請你去飯館用飯,一邊吃一邊看,我告訴你,這次外出,我還長了不少見識呢。”
“哦?”明瑄立即把文章收起來,和他肩並肩往外走,“長了什麼見識?”
“去了飯館再說。”
“去什麼飯館啊,回我家吧,你嫂子早備好飯菜了,把你師姑叫上,我們一起吃,吃完了我請你賞一賞我的字,這一年我的字是大有進益。”
今天的幸運數字是尾號為9的數字,截圖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