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院有個小廚房。
自從知道潘筠可以救沐僖之後,沐府就對他們極好,食材給最好的,廚房裡還配備了好幾個廚師廚娘,一天十二個時辰準備著熱水,就算沒有飯菜,也會有點心。
潘筠直接衝進小廚房,拎起鍋蓋就找吃的。
大鍋蓋一掀開,熱氣彌漫,鍋裡放著一個架子,架子上放著五盤菜。
潘筠眼都直了,立即放下鍋蓋就把菜拿出來。
在隔壁小房間值守的小丫鬟聽見聲音走過來,看見潘筠,立即上前幫忙:“潘道長,我給您端到飯廳。”
潘筠打算蹲在廚房裡吃的,看見小丫鬟便揮手:“不必麻煩,給我盛一盆飯就行。”
潘筠把五個菜都放到灶台上,問道:“還有飯吧?”
小丫頭愣了一下後連連點頭:“有的,有的,王道長特意叮囑過,說潘道長晚上回來一定會餓的,所以讓我們多煮了一些飯,一直放在灶上用炭熱著呢。”
飯還是熱著的,潘筠很滿意。
她直接打了滿滿的一盆飯,抓了一雙筷子就開吃。
李文英晃蕩過來時,她半個腦袋都埋進飯盆裡了。
他站在廚房門口靜靜地看了一會兒,見她終於抬頭,把肉沫茄子拌進飯裡一塊兒吃,就不由的嘖了一聲,道:“你這樣子,任誰看了都覺得沐府虧待你了,連飯都沒讓你吃飽。”
正在給潘筠燒水喝的小丫鬟一聽,臉色一白,撲騰一聲跪在地上,連連磕頭:“是奴婢照顧不周,還請道長饒命,不要告訴管事。”
潘筠就瞪了一眼李文英,一手拿住飯盆和筷子,一手把小丫鬟拉起來:“彆怕,我們不會告狀的,他就是嘴賤,喜歡調侃我,跟你沒關係。”
小丫鬟心定了一些,但還是膽怯的抬頭飛快的看了李文英一眼。
李文英尷尬的摸了摸鼻子,在潘筠的瞪視下點頭道:“放心,我不會告狀的。”
潘筠和小丫鬟道:“你燒水吧,我一會兒要喝。”
小丫鬟鬆了一口氣,連連點頭應下,又蹲到灶台前去燒火。
潘筠吃了好幾口飯,胃感覺活了過來,便不樂意站著了。
把菜都放到廚房的小案桌上,拖過一張凳子便坐著吃。
李文英也拿過一張凳子坐在她對麵,撐著下巴看她吃。
“辰時出門,戌時過了才回來,都超六個時辰了,你怎麼比前兩日救沐僖時還忙?”
潘筠夾了一個雞腿,用手抓住腿就用嘴撕下一大塊肉,含糊道:“我們要回去考度牒,可不得快點把人治好離開……”
李文英驚訝:“你要去考度牒?”
小丫鬟將燒開的水盛出,又衝了一點涼白開,溫度正好後給潘筠端上來。
潘筠喝了一口溫水,順了順嗓子後道:“我去考度牒有什麼稀奇的?身為道士,誰不想考度牒?”
李文英的手指就不由的點了點膝蓋:“你知道度牒有多難考嗎?你有現成的捷徑在此,為何不用?”
潘筠知道他說的捷徑是沐昂,她抬起下巴,一臉驕傲:“彆人考得,我自然也考得,度牒而已,我可以靠自己的本事考取。”
李文英定定地看著她,片刻後笑了一下,頷首道:“有誌氣,很不錯。”
他身子往後一靠,正好靠在廚房門上,翹起二郎腿優哉遊哉的道:“也好,今年去廣信府考試,若能考中,便拿到了入試的資格,明年再複試,若無意外,後年便可去京城考度牒了。”
潘筠筷子一頓,抬起頭來,“若無意外?怎麼,度牒考試還能有意外?”
李文英噗嗤噗嗤的笑,“你以為我們道錄司考試是科舉考試啊,三年一考很準時?”
“你知道上次度牒考試和上上次相距了幾年嗎?”
潘筠捏緊了筷子:“幾年?”
李文英伸出四根手指:“四年。”
潘筠鬆了一口氣。
李文英就衝她樂,“你知道,度牒考試相距時間最長的一次是幾年嗎?”
潘筠新生不好的預感:“幾年?”
李文英:“七年,宣德年間,朝中曾有提案,僧道度牒每十年一開度。”
潘筠目瞪口呆:“那,那要是超過了年齡去考,豈不是……”
“不錯,若是十年一開度,開竅晚,或是第一次考不中的,第二次考都要打板子,而且我們運氣還不錯,宣宗皇帝崇尚道家,號長春真人,所以此事最後不了了之,不然,你我考度牒,最後都要打板子。”
潘筠回神,立即道:“你要打板子,我可不一定,以我的才識,肯定一次過。”
李文英就衝她樂。
潘筠皺眉:“你樂什麼?”
李文英樂道:“你覺得科舉考試公平嗎?”
潘筠一臉嚴肅道:“當然公平了!”
李文英輕哼一聲,“行,就算它是公平的吧,那我告訴你,度牒考試與科舉考試完全不一樣,如果你認為科舉考試是公平的,那度牒考試比它次一百倍,如果你認為科舉考試是不公平的,它還是比科舉次一百倍。”
潘筠皺眉:“這是何意?若如此不公平,為何沒有道士上報修改?”
“為何要修改?”李文英道:“它看似不公平,卻又是世間最公平的。”
潘筠默默地看他:“能不能說人話?”
李文英道:“等你去考試就知道了,我敢斷言,你一定落榜。”
潘筠一臉不信:“我這麼厲害……”
“你隻是修為厲害,可度牒考試,修為考微乎其微,微到可以忽略不計。”李文英道:“在我看來,你三個師侄都比你更有考上的資質。”
潘筠低頭吃飯,含糊道:“我回去就開始看書。”
“臨時抱佛腳,隻怕晚了。”李文英對還守在灶台前的小丫鬟揮手:“水既燒好了,你就下去吧,一會兒我們自己把火滅了。”
小丫鬟便行禮退下。
李文英看著小丫鬟回屋,關上了門才扭頭和潘筠道:“王振是皇帝跟前的大紅人,朝廷中的事,他知道的很多吧?”
潘筠已經半飽,慢慢放緩了吃飯的速度:“你想說什麼,直說便是。”
“他這麼厲害的人,對我們修者,對我們這個世界依舊是知之甚少,知道為什麼嗎?”
潘筠:“信息壁壘?”
這個詞李文英是第一次聽見,但他琢磨了一下,不由笑起來:“這個詞倒是妙。”
他點頭道:“不錯,正是信息壁壘,因為這世上可以修煉的人不多,國家要安定,就要安民心,所以我們這種人,我們的世界是不公開的。”
“朝中的文武大臣,隻有到了一定品級才會窺得一些,除他們外,就是一些有底蘊的世家、士紳才知道些,像王振這樣的人,皇帝不特意提起來,他什麼都不知道。”
潘筠眨眨眼:“所以?”
“所以你可不要犯錯,進入學宮第一課,就是背道錄司的僧道九十九規,其中兩條,不得擅傳功法,擅自在百姓麵前顯露法術神通,你可還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