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他而言,父親那套穩健但略顯保守的經營哲學,正是萬安集團長期以來未能迅猛發展的症結所在。
“爹地,我記得李加誠先生與您幾乎是同期踏入房地產界的,對吧?”林浩然反問道。
林萬安聞言,目光微垂,陷入往昔的回憶之中,緩緩點頭:“確實如此,我和李加誠先生幾乎是同一時期進入建築房地產這一領域的。”
林浩然起身給父親和自己各接了一杯飲用水,之後才坐下來繼續說了起來。
“您看,李加誠先生的長江實業集團,如今已赫然成為香江華資房企的領軍旗幟,其聲名之顯赫,有目共睹。
而反觀我們的萬安集團,雖然根基穩固,債務最低,但在香江這片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卻隻能勉強算作中等偏上的企業,與那些頂尖巨頭相比,差距不言而喻。
這樣的例子,在商界中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我並非要貶低您的努力與成就,但事實擺在眼前,讓我們不得不正視。
英資企業的成功模式暫且不論,單就華資房企的巨頭而言,霍家、新鴻基、新世界集團、恒基兆業公司……哪一個不是通過積極尋求外部合作、靈活運用各類資源來推動自身發展的?
他們之所以能有今日的輝煌,與善於借助外界力量密不可分。
在英國求學期間,我廣泛涉獵了商業管理的知識,那些是跨越時空積累的智慧結晶。
它們教會我一個道理:在商業的征途上,勇於突破、敢於冒險才是通往輝煌的必經之路。
若一味守舊,隻怕成就終究有限,商業,本質上不就是一場永不停歇的競逐與超越嗎?”
如今,林浩然在取得一係列成就後,內心充滿了自信與底氣,自然也有了反駁林萬安的勇氣。
原本,他打算表麵上對父親的觀點表示順從,私下裡仍按自己的計劃行事。
然而,在與林萬安的深入交談中,他心中的想法悄然發生了變化。
等拿下靑洲英坭之後,林浩然明白靑洲英坭接下來的重點將是如何有效開發紅磡那塊潛力無限的地皮。
而水泥廠的遷移,則是勢在必行的一步棋。
他這兩天在公司已經了解到,靑洲英坭雖然曾在六十年代的時候建造了青洲大廈、青島大廈、青堡大廈這三棟商業大廈項目,但那都是外包給專業施工隊伍完成的,公司本身並無房地產開發經驗可言。
為了最大化地發揮紅磡地皮的價值,林浩然認為必須尋求與一家具備豐富房地產開發經驗的企業進行合作。
而萬安集團很顯然就是一個不錯的合作對象,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這一念頭在他腦海中愈發清晰,甚至讓他萌生了一個更為大膽的想法——儘快讓父親退休,自己親自掌舵,帶領萬安集團與靑洲英坭攜手共進,開創一番新的事業。
這個想法一旦在腦海中生根發芽,便如野火燎原般無法遏製。
至於家族內部的繼承人競爭,在林浩然眼中,此刻已如同兒戲般微不足道。
他不再願意浪費時間等待那虛無縹緲的一年期限,因為以他目前的成就與實力,大哥林浩寧已難以望其項背。
麵對兒子的這番直言不諱,林萬安心中雖有波瀾,卻難以真正動怒。
他非常清楚,兒子的話雖刺耳,卻也道出了幾分實情。
多年來,他一直在反思自己與業界巨頭的差距,為何自己勤勉不懈地經營萬安集團,卻仍難以縮小與那些領先企業的距離,反而差距越來越大。
成為商界巔峰的渴望,在林萬安心中從未熄滅。
他同樣夢想著有朝一日能站在行業的頂端,俯瞰眾生。
然而,性格中的謹慎與保守,讓他始終選擇了一條相對平穩的道路,即便這意味著要放棄一些可能的風險與機遇。
此刻,林萬安望著眼前這個充滿自信與野心的兒子,心中五味雜陳。
他既為兒子的成長感到驕傲,又對自己的未來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迷茫與思考。
“爹地,我之所以不怎麼管華豐水泥廠的事情,是因為我本身就沒打算在那邊繼續浪費太多的時間,以我如今的成就,彆說給一年時間大哥,即使是再多給一倍的時間,他也很難超越,我的目標已經很明確,那就是入主靑洲英坭,徹底掌握這家英資大公司!”沒等父親接話,林浩然繼續說道。
林萬安聞言,既欣慰又憂慮。
他輕歎一聲,語重心長地說:“浩兒,你的誌向高遠,為父由衷地感到高興。但靑洲英坭的情況遠比你想象的要複雜得多。
即便你才華橫溢,想要掌控這家公司也絕非易事,哈利爾·森圖裡昂雖然股份不多,但他對靑洲英坭的影響根深蒂固,他對其他股東的影響力是你難以輕易撼動的。
哪怕我以及背後的萬安集團全力支持你,這場鬥爭你也很難贏下來,你還是太年輕了。””林萬安卻是歎著氣搖頭說道,對此事並沒有抱什麼希望。
對他而言,林浩然的這個目標,太難實現了。
林浩然如今的成就,已經讓他非常意外了,對靑洲英坭公司進行控股?連他林萬安都不敢想。
今晚熬夜更新萬字,後續還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