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這塊地皮,可是擁有80萬平方英尺的麵積,按照目前的政策,估計需要1億港元出頭的資金。”伯頓回答道。
“這麼多?”林浩然皺了皺眉頭。
“這已經是在優惠過後的基礎上了,政府一直非常支持我們這些維多利亞港灣海邊的工業用地轉為商業用地,從而提升香江城市天際線的麵貌,再加上水泥廠灰塵汙染比較嚴重,經常有人投訴我們,政府多次找我們希望能將水泥廠搬遷,所以有一定的優惠力度,如果按照優惠前的力度,最起碼要補繳超過2億港元的差價。”伯頓苦笑著說道。
林浩然聽了伯頓這話,頓時不覺得一億出頭貴了。
實際上,如果林浩然了解幾年後和記黃埔開發黃埔船塢那塊地皮,為此補繳了5.9億港元,就更加不會覺得一億港元貴了。
當然了,黃埔船塢總麵積也比靑洲英坭紅磡這塊地皮要大3倍左右,所以貴幾倍也是很正常的。
而且幾年之後,補地價這些也會水漲船高,而不是現在的這個價格。
“這塊地皮大概什麼時候能開發?”林浩然走到窗前,望著外麵的水泥廠區。
如今的靑洲英坭水泥廠,雖然還在生產,但是主力生產已經搬遷到元朗那邊去了,這裡就隻等西貢那邊的地皮基建搞好,就可以將這些設備搬到西貢第二廠區那邊去了。
搬離之後,這裡便可以隨時進行拆遷開發。
“還有一個月左右,西貢那邊就可以搬過去了,到時候我們就可以先行找設計公司對這塊地皮進行設計規劃了,對了老板,你說這個位置,我們是開發住宅好呢還是開發商業大廈好呢?”伯頓問道。
“開發商業大廈和大型商場!”林浩然毫不猶豫地說道。
這裡開發住宅小區,簡直就是浪費。
這裡可是香江維多利亞港灣的一線海景,開發商業大廈和大型商場,每年僅僅是收租,都能收很多了。
而開發住宅小區,那不過是一次性買賣,不劃算。
就比如李加誠開發黃埔船塢,將它開發成一個超大型的住宅小區,興建了足足94棟住宅大廈,幾年時間一共獲利52億港元。
才52億港元,林浩然卻是覺得太少了,如果是由他開發黃埔船塢這塊地皮,說什麼也不會去搞住宅小區。
畢竟他可是知道未來香江的房產市場有多火!
雖然再過兩年,就會經曆一場房地產危機,但這場危機也不過是曆經兩年罷了,很快又恢複更快的漲幅,接下來便是長達十幾年的房地產繁榮期,後麵也會有地產危機,可很快也都安穩度過,然後又再一次起飛。
所以,在有實力的情況下,林浩然是不可能去開發住宅小區賣房子搞這種一次性生意的。
雖然後期有物業收入,可物業才賺幾個錢啊?
對林浩然而言,80年代的香江房價,還太便宜了,未來的升值空間還很大很大。
“嗯,我也是這麼認為的,不過不管是開發住宅小區還是商業大廈,加上補地價的錢,開發成本可能要七八億港元以上,以我們靑洲英坭現在的收益,很難支撐起開發這塊地皮啊,再加上我們還有著一筆五億港元的貸款,現在的房價雖然還在漲,但也不清楚未來行情會怎麼樣。”伯頓接著說道。
伯頓雖然經營企業的確很有一手,但是他卻不知道香江的房地產漲幅走勢會如何。
靑洲英坭目前每個月的盈利,已經高達上千萬港元了,這對靑洲英坭公司來講,已經是有史以來最高的利潤收益了。
可開發80萬平方英尺的地皮,而且還要在這塊地皮之上建造商業大廈,而且起碼建十幾棟商業大廈,以及一座大型商場,僅僅是成本的確可能都得七八億港元了,而且開發時間長,過幾年建築成本也會不斷上漲,等開發完的時候,成本都可能上十億港元了。
還好水泥這個重要的基建材料自己就可以提供,這倒是能省下一部分成本,但是鋼筋、石材、沙子等等,這些都需要從外麵購買的。
“資金這塊,你不用擔心,到時候自然會有辦法。”林浩然笑著說道。
對於開發靑洲英坭這塊地皮,他早已經有了想法。
所以去年開始,他就已經讓靑洲英坭公司在囤地皮、囤物業了。
在這裡建造十棟商業大廈,可不容易,而且也很難一次性全部開發完,想要開發完這塊地皮,是需要最少七八年時間的,並不需要一次性就掏出。
自收購靑洲英坭公司之後,林浩然也沒怎麼從裡麵拿利潤,基本都是留給靑洲英坭公司拿去買地皮買物業,因為林浩然知道,1981年之後這些地皮物業最少也能漲一倍以上。
甚至,靑洲英坭公司還以抵押紅磡地皮的形式,向彙灃銀行貸款,貸了足足5個億港元的資金去購買地皮物業。
這塊地皮的市值,經過一年多以來的漲幅,以如今的地價算,早已經超過10個億港元了,所以貸款5個億港元,輕輕鬆鬆。
所以如今靑洲英坭公司手中,就掌握了不少價值不菲的市中心地皮,甚至是一些商廈物業。
這些商廈物業、地皮,買入的價格就高達六億多,很多都是去年就買了,如今經過幾個月的上漲,也漲了不少了。
這些地皮或者商廈物業,等到明年,林浩然會讓伯頓在房價頂峰時期快速出售,從而套取資金。
他的目標不高,隻要都漲一倍,就足夠了,如果剛好一倍,到時候能賣13億港元,就算還掉五億多的貸款及利息,依然還有七八億港元賺。
而靑洲英坭公司的水泥業,也會一直有穩定的收入,比如現在一千萬港元每個月的利潤,未來如果海外市場開發更大,利潤也會更高。
如此一來,僅僅依靠靑洲英坭自身,便能夠開發這塊地皮了,完全無須林浩然繼續往裡麵投錢。
林浩然收購這些企業,就是需要他們自給自足地去發展,而不是一直要他不斷往裡麵投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