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第215章我想把這裡盤下來,搞一個大型工業區!
1980年3月6號,上午。
這一天,林浩然早早地便起了床。
上午九點多,便帶著兩位保鑣出了門。
今天,他們要去內地,已經和包裕剛約好,上午十點前在九龍倉大廈碰麵。
九點五十分,林浩然的勞斯萊斯準時停在了九龍倉大廈的樓下。
此時,包裕剛已經在這裡了。
林浩然還注意到,一旁有一輛中巴車停靠著,一名司機坐在駕駛室等待著。
沒過一會兒,郭河年的車子也過來了,郭曉涵依然跟隨在他身後,顯然這一次去內地,郭河年也是打算帶著他這位侄女一起過去的了。
“既然大家都到齊了,那我們就啟程吧,你們的車留在這裡就行了,我已經安排了一輛公司的中巴車直接開到羅湖口岸,到了那邊,內地方麵會有專車接應我們。”包裕剛微笑著說道。
林浩然和郭河年均無異議,畢竟對於前往內地的路線他們並不熟悉,有包裕剛引路自然省心不少。
至於口岸那邊,有特派人員接待自然更為方便和安全,自己駕車確實沒有必要。
於是,眾人紛紛上了中巴車。
“包叔叔,您去過羊城幾次了?”待大家各自落座後,林浩然好奇地問道。
“羊城啊,我隻去過一次,其實,我幾年前才第一次重回內地,之後也回去過幾趟,但更多是去北平和我的老家浙江。
每次回去,內地有關部門都給予我熱情的接待,身為華夏人,我當然希望內地能夠繁榮發展。”包裕剛滿懷感慨地回答。
包裕剛31歲才正式離開內地,前往香江創業,因此他對內地的感情還是非常深的。
相比之下,郭河年的人生經曆則大不相同。
他在馬來西亞出生並長大,幾乎一生都在南洋度過,自然難以體會包裕剛那種對家鄉的感情。
然而,郭河年的父親也是內地移民,內地同樣是他父親的故鄉,所以他對內地也並非毫無感情。
旅途中,三人圍繞著內地的話題聊了起來。
包裕剛因其在內地方麵的豐富閱曆和深刻了解,自然而然地成為說得最多的那位。
郭河年則不時插話,而林浩然則主要是傾聽者,他聽得非常投入。
儘管林浩然前世在內地長大,但那已是幾十年後的世界了。
對於這個年代的內地,他並沒有親身經曆,唯一的印象,或許就是從那些電影裡的鏡頭或者社交上的照片了解的。
從尖沙咀的九龍倉大廈啟程,他們穿越了整個九龍半島的市中心,駛過獅子山隧道,沿著沙田路經過沙田城區,然後轉入吐露港公路,一路向北,翻山越嶺。
經過粉嶺公路,再沿著羅湖道,最終抵達了羅湖口岸的香江一側。
其實距離不算遠,從尖沙咀到羅湖口岸就隻有四十來公裡的距離,但也耗時一個多小時,主要的原因還是路不好走,而且彎彎曲曲的小路非常多。
香江羅湖口岸這邊的邊境官員,自然不敢為難林浩然等人,這些可都是大佬。
所以,把該走的程序都走了之後,便放行了。
過了口岸,進入到內地口岸,早已經鵬城的特派人員接待了。
“包先生、郭先生、林先生,你們好!歡迎來到鵬城!”接待負責人熱情地與林浩然等人一一握手,顯然他們已經提前查閱了幾人的資料,因此能夠迅速準確地認出每一位。
寒暄過後,大家再次上了一輛中巴車。
不過這輛中巴車已經不是包裕剛的那輛了,而是內地安排的專車。
在這邊,還是得聽從他們的安排,否則林浩然等人,連路都不知道怎麼走。
按照計劃,他們首先將在鵬城進行一天的視察,次日上午再啟程前往羊城,與那裡的相關領導會麵洽談。
對於這個時代的鵬城,林浩然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好奇。
前世,他曾在鵬城工作,那時的鵬城已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繁華程度與香江不相上下,甚至gdp都已超越了香江。
那是一座創造奇跡的城市!
然而,眼前的鵬城,給林浩然留下的第一印象卻是貧窮與落後。
香江的城市麵貌,無疑是非常現代化的,而鵬城的街道,甚至連香江的偏遠新市鎮都比不上。
當中巴車緩緩駛入鵬城市中心時,負責人特地安排他們下車,在街道上漫步一圈,以便更直觀地感受這座城市的魅力。
行走在鵬城的街道上,他們首先注意到的是那些略顯狹窄卻洋溢著濃厚生活氣息的道路。
路麵多為未經精心雕琢的石板路和土路,偶爾的坑窪在破舊自行車的碾過下揚起陣陣塵土,為這條街道增添了幾分質樸的氣息。
街道兩旁,低矮的磚瓦房和木板房錯落有致,牆壁斑駁,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店鋪雖不多,但每一家都散發著獨特的韻味,簡陋的招牌上用毛筆歪歪扭扭地書寫著店名,透露出一種彆樣的親切感。
雜貨鋪裡,日常用品琳琅滿目,從鍋碗瓢盆到針頭線腦,雖不齊全,卻足以滿足居民們的基本需求。
小飯館裡,簡單的飯菜香氣四溢,沒有奢華的裝飾,隻有幾張簡陋的桌椅,食客們卻是吃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