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這些問題得到整改,公司每年至少能節省五百萬港元到八百萬港元的開支,但即便如此,無線電視的年利潤最多也不過是一千多萬港元而已。
我的邵氏電影公司雖然無法與房地產公司相提並論,但我們經常能以低成本拍攝出高票房的電影,利潤頗豐,一年下來也能有幾千萬港元的收益。
我認為電視行業的未來潛力必定高於電影行業,隻是我研究了許久,仍難以找到其他增加公司收入的途徑。
浩然,你在短短兩年內積累的財富,是我一生都難以企及的,你肯定有獨到的見解和方法,所以,你有什麼好的建議或策略嗎?”邵逸福一口氣將他邀請林浩然過來的目的和盤托出。
一家如此規模的企業,去年全年的利潤竟然不足六百萬港元,確實令人唏噓。
也難怪利家那幾位股東對tvb失去了興趣。
按照利家幾兄弟每人6的股權來計算,即便按足六百萬港元全部分紅,每人所得也不足四十萬港元,更何況公司還需要預留一部分資金用於發展,不可能全額分紅。
林浩然目前持有的24股權,哪怕按六百萬港元來分紅,他也隻能分不到一百五十萬港元。
這樣的收益,對林浩然而言確實不高,甚至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低到他都有些看不上。
即便是通過邵逸福提出的開源節流策略來提升公司利潤,利潤翻倍後,一年也不過能分到將近三百萬港元左右。
對於林浩然來說,這個數字依然不值得他在意。
當然,他收購這24的股權所花費的六千萬港元也不算太多。
按照一年三百萬港元的分紅來計算,二十年就能回本,這樣的投資其實也並不算虧,隻是利潤不高罷了。
此外,林浩然購入tvb股權的真正初衷並非單純為了謀取經濟利益,而是看重tvb作為香江兩大電視台之一在媒體界的巨大影響力。
林浩然已通過《東方日報》領略到掌控一家主流媒體所帶來的優勢,若再加上tvb,他在香江將無懼任何輿論挑戰。
當然,如果tvb能為他帶來額外的利潤,那自然是錦上添花的好事。
哪怕他如今身價大幾十億港元,他也不會嫌錢多,錢這玩意,還是多多益善。
對於邵逸福提出的開源節流策略,林浩然倒也不覺得奇怪。
前世,他便知道邵逸福是個極為“摳門”到近乎苛刻的老板。
創業之初,公司劇務申請20港幣購買100個生煎饅頭作為外景拍攝人員的早餐,邵逸福卻以公司食堂饅頭僅需一毛錢一個為由拒絕,導致劇組內部矛盾激化。
最終,外景工作人員因缺乏早餐而發起罷工,公司因此蒙受了超過萬元的損失。
按理說,人應吸取教訓,但邵逸福在吃了這次虧後,依然故我,堅持著那分毫不讓的作風,這也為他日後的諸多爭議埋下了伏筆。
十年前,對邵氏電影發展有著不可磨滅貢獻的鄒文淮,向公司提出參與股票分紅的請求,卻遭到了邵逸福的斷然拒絕。
不久後,鄒文淮憤而離職,自立門戶,創立的公司日後成為了邵氏兄弟的頭號競爭對手——嘉禾影業。
同年,邵逸福又因為財務問題,與剛剛從美國返回香江的李小龍擦肩而過。
李小龍向邵逸福提出了1萬美元的片酬要求,但邵逸福認為這個價格過高,未能達成一致。
結果,嘉禾影業以更高的薪酬成功簽下了李小龍。
此後,因類似的財務考量,邵氏又相繼失去了許冠潔、陳龍、徐客等一眾優秀導演和演員,他們紛紛選擇離開,邵氏影業的輝煌逐漸褪色,走向了沒落。
這也是在利孝河去世之後,邵逸福為何要盯上tvb執掌權的最大原因。
不出意外,同樣的劇情又在tvb上演,因為如今邵逸福已經接管tvb了。
在林浩然的前世那個世界,tvb的員工是出了名的乾最多的工作、拿最少的工資。
而競爭對手亞視效仿嘉禾,針對這一點做文章,以高出3倍的薪酬挖走了沈甸霞、曾至偉、黃日化、鄭少丘等一眾明星,tvb一時元氣大傷。
此後,隨著娛樂業大環境的變化,曾經盛極一時的tvb逐漸步入了增長緩慢的困境。
到2011年,當邵逸福出售手中tvb股份時,tvb的業務已經大幅下滑。
麵對這些事件,邵逸福認為自己“隻是一個生意人”,行事需遵循商業規則。
他始終秉持著這樣的經營理念,嚴格控製成本,從不輕易為明星大手筆投入。
對於他這套經營哲學的成敗得失,外界難以做出簡單的評判,甚至難以完全理解。
因為這位在媒體報道中常被描述為“錙銖必較”的生意人、在員工眼中“最摳門的老板”,從1975年起,就在香江創立了邵氏基金,開始係統性地向世界各地的教育、醫療和其他福利事業進行大額捐贈。
特彆是在內地,隨處可見的邵逸福教學樓、邵逸福小學、邵逸福中學、邵逸福醫院等等,都足以證明邵逸福在慈善事業中付出了多少。
林浩然曾經了解過,據公開數據顯示,邵逸福曆年捐助的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已超過100億港元。
100億港元啊,這絕對占他總資產的很大一部分了,他可不像李加誠那般身價動不動幾千億港元,邵逸福所在的影視行業注定了他不可能像李加誠、李釗基等房地產行業大佬賺得那麼多。
所以,這樣的人,即使他做生意“摳門”,林浩然也認為邵老先生非常值得尊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