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上洛的主持者是禦台所,不是織田家,也不是淺井家。
織田信長與淺井長政可以舉旗從義,我們一樣也可以。
就算織田家與淺井家想趁機做些什麼,我們隻要嚴加防範,再請禦台所主持公道即可。”
六角義治冷笑道。
“織田信長動員一百四十萬石,淺井長政動員四十萬石,她們耗費這麼多人力物力,就是為了幫禦台所上洛
她們是衝我六角家來的,上洛不過是她們的借口而已!這場上洛,就是一出假道伐虢的陰謀!”
蒲生賢秀苦笑道。
“禦台所集結各家,動員超二百萬石,戰兵數萬,我們是無法對抗他的。
既然如此,不如參與其中,成為上洛的一份子。即便有些損失,總比對抗的代價要少。
隻要我家謹小慎微,以禦台所的公正嚴明,一定會平衡好各方。
幕府一向以製衡之道,裁決天下武家糾紛。讓淺井家,織田家做大,對幕府,對禦台所沒有好處。
隻要我們響應檄文,真心禦奉公,相信禦台所一定會理解我們的難處。”
六角義治眉眼一掀,目露凶光,指著蒲生賢秀罵道。
“可算是說出了你的心裡話!
你長他人誌氣,滅我家威風,是不是早就存了降伏的心思反正你女兒就在禦台所身邊做事,不如找她為你先預留一個位置”
蒲生賢秀低頭不語,咬著牙忍受屈辱。她心思悲涼,明明是主君逼迫她獻策,可她的苦口婆心卻成了不忠不義的證據。
進藤賢盛實在看不過去,出列鞠躬說道。
“殿下,禦台所英明神武,不是織田淺井兩家可以操縱的。
我覺得蒲生大人說得有些道理,我們派人去佐和山城試探一下禦台所的態度,也沒有什麼損失。”
見進藤賢盛出麵緩和,六角義治深深吸了口氣,說道。
“好吧,試試也無妨。
蒲生大人,既然這主意是你出的,那就請你去一次佐和山城,向禦台所表達我的敬意。”
蒲生賢秀心頭一涼,抬頭看見六角義治冷淡的臉色。
她去見禦台所原本就被懷疑被擠兌,這要是一去,回來更加說不清楚了。
蒲生賢秀知道,六角義治心中已經有了主意,必然是要和三好家聯手。讓她出使佐和山城,純粹是為了惡心她,順便爭取一點時間。
不但是她,在場的其他武家也看得明白,六角義治抵抗義軍的心意已決。
蒲生賢秀沉默半晌,伏地叩首說道。
“遵命。”
從這一刻起,蒲生賢秀才真正開始為自家打算,不再對六角義治抱有幻想。
在此同時,後藤高治暗自冷笑,進藤賢盛冷眼旁觀。家臣團最忠心的重臣,六角義治都容不下,其他人還有什麼可說的
六角家的人心,徹底散了。
———
評議結束,六角義治匆匆回到內室,她母親六角義賢正在等她。
六角義賢見她進來,忙不迭問道。
“情況如何”
六角義治點頭道。
“正如母親所料,蒲生賢秀確有讓我加入義軍的意思。”
六角義賢歎道。
“她也是好心,隻是我們沒有辦法投效禦台所。
自從你屈服於家臣團,定下了六角氏式目之後,家中的人心已經散了。
後藤高治恨你入骨,進藤賢盛自掃門前雪,唯有蒲生賢秀還記得主家恩德,有些忠心。隻可惜,這份忠心你把握不住。
她女兒蒲生氏鄉在斯波義銀麾下效力,她的連襟投靠了織田信長,我們又怎麼能安心用她
如果我們投向禦台所,以家中現在的局麵,織田信長與淺井長政完全可以通過威逼利誘,引導人心渙散的家臣團投靠她們。
你控製不住家臣團,引義軍入境無異於引狼入室。要想保住家業,唯有拒絕禦台所的義軍,與之作戰,敵我分明才有一線生機。”
六角義賢緩緩對女兒說著道理,母女之間的芥蒂隨著六角家的衰敗,漸漸消散。
上次觀音寺騷動,兩人一起出逃,就已經有所和解。家業都快沒了,母女之間還有什麼說不清的恩怨難解先保住家業再說。
六角義治點點頭,明白自己的處境艱難。不是她不願意聽蒲生賢秀的忠言,隻是六角家現在沒那個條件。
六角氏式目的確立,使得六角義治行使權力的掣肘大增,沒有家臣團的同意,她什麼事都做不了。
這時候,寧可把斯波義銀推到對立麵,也不敢把義軍放進來。
雙方是敵對關係,家臣團還能用來打打仗。雙方要是盟軍關係,有人串門來拉關係,隻怕六角家臣團會拋棄舊主,另尋高枝。
不得已,隻好分屬戰場兩端,逼著六角家臣團摒棄其他心思。
六角義治歎道。
“母親,我們真的能阻擋禦台所的大軍嗎”
六角義治畏懼,六角義賢一樣是心裡沒底。
斯波義銀的強悍,六角義賢在野良田合戰是親身體會過,本陣直接被一波衝垮,自己還挨了一刀。
她強自鎮定,說道。
“三好家石高超百萬石,我家也有五十萬石的動員力,又是防禦作戰,我們與義軍的實力相當。
隻要穩住陣腳,守住城池,義軍遠道而來,攻不了多久。數萬戰兵,人吃馬嚼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等到我們死守不失,挫敗義軍士氣,義軍各家心思不一,時間一長,內部必然會出現矛盾。
此戰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我們會有機會的。”
六角義治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麼。
六角義賢被家臣團排斥,不允許出席家中評議。
六角義治想了想,還是沒有把自己派遣蒲生賢秀,去往佐和山城之事,告知母親。
為了表明對抗禦台所的決心,她故意拿捏蒲生賢秀做給家臣團看。評議時的態度太過惡劣,有些把悶氣撒在蒲生賢秀身上的意味。
這事不好與母親明說,免得被嘮叨,讓忠臣寒心什麼的煩心話。
六角義治琢磨著,下次找個機會安撫蒲生賢秀幾句,再把這件事圓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