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義銀一時卻無法動手,原因有二。
其一,關於東海道商路重開的問題,堺港的高田陽乃存在異議,懇請緩行。
堺港是瀨戶內海東段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島國對外貿易從九州島進入,走下關,到堺港,轉入內貿市場。
換而言之,堺港就是對內對外的轉口樞紐,是近畿商隊對關東物流輸送的主力軍。
現在的島國,已經不是早古時代的島國,早先在莊園經濟下的自給自足,並不需要太多商品交易。
隨著莊園經濟的崩潰,占據對外貿易優勢的關西,商品經濟變得極其活躍,已經發生了巨大變革。
再加上戰亂時期的社會動蕩,階級固化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各家武家大名開始追求變法圖強,發展商業利潤成了各家政策的共識。
而關東在經濟發展方麵,一直滯後於關西,殘留了大量的莊園經濟特點。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關西人關東人的矛盾,不隻是古代鄉土地域之間的矛盾,更是經濟變化反噬統治結構的矛盾。
商品經濟發達,土地對人的約束力必然減弱,這對於依賴土地禁錮人力的封建統治,是一個非常大的衝擊。
武家政權的本質是幕藩體係,是幕府將軍與大名領主擁有土地所有權之下的小農經濟。
武家作為統治階級,擁有農業時代最有價值的生產資料,土地。
農民作為勞動力,經營土地,繳納賦稅,承擔勞役,構建起武家政權的財政根基。
所有的統治都是依靠暴力維持政權,暴力需要財政支持。
戰亂的島國已經站在了經濟發展的十字路口,是重新走回莊園經濟的封閉老路,還是擁抱海洋貿易的新興道路?
簡單來說,就是要不要閉關鎖國,繼續幕藩體係的舊經濟循環。
如果武家最終選擇封閉自守,就能得到少數人的富貴榮華,兩百年的武家天下,直至黑船來襲,被迫抬頭看新世界。
而這一切的經濟走向,就得看博多港,下關,堺港一線海洋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是否會被武家的統治者強行打斷。
關東武家也許可以用武力改變社會秩序,但在商品經濟衝擊下,落後的關東市場始終是在被動接受關西的傾銷。
所以,東海道商路到底能不能做成,說到底還是看堺港的態度。
而堺港的高田陽乃對東海道商路持保留態度,因為北陸道商路的股票已經因為東海道商路重開的傳聞出現動蕩。
高田陽乃在上奏的文書中叫苦連天,說她努力維持北陸道商路的股票價值穩定,已經是力不從心。
如果在這時候開通東海道商路,必然會造成北陸道商路股票的大崩盤。
最好是再等等,想辦法把東海道商路並入北陸道商路股票,再重組成關東關西商路股票,最大限度減少東海道商路重開的經濟衝擊。
高田陽乃的這一說法,義銀隻能認了。
義銀很清楚北陸道商路股票為什麼會高位橫盤,那是高田陽乃刻意炒高之後套現的結果,而套現的資金已經在斯波織田之戰用光了。
兩百萬石軍費,兩百萬石恩賞,這麼大一筆錢糧,高田陽乃咬著牙是拿了出來,留下一些金融後遺症是很正常的。
高田陽乃的能力很強,保證了糧票體係沒有出大問題,已經讓義銀非常滿意,義銀自然也願意聽她的意見。
但義銀卻不知道,高田陽乃在等的合適時機,是準備主動刺破泡沫,製造金融危機,把外人的資金蒸發掉,借此賴掉所有的負債。
北海道與東海道兩條商路的重組,隻會存在於金融危機之後的救市,作為特大利好消息放出。
不明真相的義銀還傻兮兮的不好意思,他不知道高田陽乃心裡冒著多少壞水,未來差點就搞崩了關東經濟。
這是義銀決定暫時不重開東海道商路的第一個原因,至於其二,是因為上杉謙信。
義銀一直躲著上杉謙信,並非怕,而是愛。
上杉謙信為他付出太多,斯波家今時能在關東如日中天,離不開當初上杉謙信的全力支持。
上杉謙信對義銀的支持,已經超過了武家可以理解的範疇,說舔狗是太侮辱,但掏心掏肺是真的。
義銀最大的弱點就是他還有良心,當年他忽悠上杉謙信的時候有多過分,現在對上杉謙信的愧疚就有多深。
上杉謙信與他共家業,為他生孩子,情比金堅,義銀卻為了完成係統任務,一次次欺騙她忽悠她。
人心都是肉長的,義銀到底不是完美的政治動物,就算外掛再牛b,他也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現代人,做不到優秀帝王的翻臉無情。
這次回歸關東,義銀與上杉謙信已經在許多事上有了摩擦。
一旦東海道商路重開,北陸道商路必然受到衝擊,直江津關所在關東地域的獨特經濟地位馬上就會動搖。
直江津是斯波家與上杉家合作共贏的典範,更是越後雙頭政治的標誌性政績。
東海道商路重開,市場重新梳理,駿府城這邊肯定要吃掉直江津的經濟份額。
斯波家主導了東海道商路,就算北陸道商路受損,斯波家的經濟實力也不會受到影響。
但上杉謙信就不一樣了。
直江津不單單是一個貨物吞吐港,分銷市場,更是北陸道政治穩定的壓艙石。
上杉謙信在北陸道聯合能登越中兩國武家,抗擊織田家,她的底氣從何而來?就是憑借北陸道商路的巨大利益,把大家擰成一根繩!
北陸道前腳打完,義銀後腳就釜底抽薪,越中能登兩國武家會怎麼想?她們會如何看待上杉謙信?
越中的神保長職病重,已經有徹底臣服融入上杉家的傾向。
義銀如果在這時候重開東海道商路,不但動了北陸道沿線武家的蛋糕,更是告訴大家,斯波上杉兩家關係已經轉冷。
上杉謙信駕馭北陸道的政治成本會驟然上升,這才是真正背刺了上杉家狠狠一刀。
在妥善處理好與上杉謙信的關係之前,義銀確實不想大動乾戈,製造新的矛盾。
高田陽乃的懇請,其實也讓義銀暗中鬆了一口氣。
治大國如烹小鮮,僅僅隻是東海道商路重開一事,就牽連甚廣,讓義銀深感疲憊。
他在駿府城待了數日,今川氏真幾次提及東海道商路一事,都被他以時機不成熟為由,按下不談。
等駿河眾效忠之後,今川氏真的近臣拿穩了駿府城,義銀便繼續上路,往近畿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