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實力差距雖然有所拉大,但織田信長對德川家康穩定東海道的戰略需求依然有效,雙方的關係依然是親密戰友。
可是再之後,隨著織田信長征伐近畿,上洛京都,織田德川兩家的實力差距被迅速拉大,德川家對織田家的重要性不斷下降。
至今,織田信長已經坐擁四百萬石,而德川家康作為三河遠江兩國國主,手中石高不過五十五萬。
曾經姐妹相稱的兩人,已然有了巨大的權力地位差距,織田信長對德川家康的態度越來越隨意不尊重,而德川家康心裡也越發不安。
德川家康想要維持自己的獨立性,不想被織田信長在潛移默化中吞並為附屬大名,就必須找到新的轉變點。
東海道商路的開辟,就是德川家康的一次努力。
斯波織田兩家的關係是相當複雜的,斯波義銀占據上位主動,但織田信長心裡卻並不甘心成為斯波家的一支親藩。
征伐天下的過程,也是斯波織田兩家之間的權力博弈,而德川家能夠避免被織田家吞並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借助斯波家的外力。
德川家康年紀也不小,但她至今未婚,就是存了一份彆樣心思。
隻是當初下藥失敗,德川家康沒能登上聖榻,唯有退而求其次,既然不能以**糾纏斯波義銀,那就先以東海道利益與斯波家糾纏。
糧票危機突現,堺港大蕭條的爆發,在德川家康眼中就是一個天賜良機。
撇開被放大的市場情緒波動不談,其實這次危機的嚴重程度並不大,因為問題爆發的早,局勢其實還在斯波義銀可以控製的範圍內。
德川家康向斯波家獻出了德川財政糧票化的橄欖枝,看似是冒險把自家的財權綁定了斯波糧票,很不理智。
但換一個角度看,綁定斯波糧票的德川財權,很可能是德川家未來左右逢源的一種政治優勢。
從高田陽乃開始搞起斯波糧票體係,就不斷誘惑織田家臣用自家的真金白銀投資北陸道商路股票,斯波地產等糧票化的斯波資產。
對此,織田信長並非毫無察覺,她不方便在斯波織田兩家合作的大局當前翻臉,隻能在暗中打壓這種織田資產外流的經濟行為。
可即便織田信長反感,織田家臣依然熱衷於投資糧票化的斯波資產,其原因也很簡單。
如果織田家臣的財富留在織田領地,就會被高度集權的織田信長不斷壓榨,拿去充當軍費打仗。
而織田信長又是一個功利主義者,對失去價值的織田家臣刻薄寡恩,讓織田家臣非常沒有安全感。
所以,即便知道織田信長非常反感,織田家臣也會偷偷摸摸把自家在織田領的財產轉移到斯波領。
原本因為織田信長的獨裁霸道,織田家臣財產外流的渠道已經被斬斷得不多了,這種情況又恰恰給了德川家康一個契機。
貨幣本質是一種負債,作為一種交易媒介,就像是天平的兩端,資產負債表的一端掛著貨幣,另一端掛著土地,糧食,房子等資產。
德川財權的斯波糧票化,就是把自家資產變成了斯波糧票的流通渠道。
這就像是義銀前世的香江,香江並不使用天朝貨幣,而是以固定彙率的方式掛靠美麗國貨幣。
但香江的股票市場,卻是反應天朝經濟的晴雨表。
換而言之,香江貨幣的本質就是以美麗國貨幣反應的天朝經濟。這就促成了香江的獨特經濟地位,能成為內外金融交流的最佳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