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崇禎皇帝看著入宮求見的大明首輔溫體仁。
“議和!”
崇禎皇帝立刻大怒道:“這就是你這個大明首輔,解決黃衣賊的辦法。
議和,我們大明怎麼可能和反賊議和。”
溫體仁在來時的路上,已經想好說服崇禎皇帝的辦法。
他看到崇禎皇帝發火,立刻跪下。
“聖上,老臣也是為大明著想。
我們和黃衣賊議和。
反賊蘇河,他就是一屆農民出身。
如果他的目的是高官厚祿,我們就給他許諾高官厚祿。
蘇河真的接受議和,我們就能以大義的名義,挑撥離間蘇河和他的手下。
到時候大明朝廷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解決蘇河這個隱患。
黃衣賊拒絕議和,議和也需要兩方消耗很久的時間,才能把這個問題談妥。
我們通過議和,直接拖延黃衣賊攻城的時間。
黃衣賊勞師遠征,後勤補充必然會非常漫長。
一旦時間拖得太久,黃衣賊暴露出後勤的問題。
我們就能派大軍出城,徹底擊潰黃衣賊。
用議和拖延時間,也能讓剛招募到城牆的青壯,熟悉城牆上各項武器的使用。
讓這些守城的青壯,多一些訓練的時間,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崇禎皇帝聽到溫體仁,羅列的這幾個條件。
哪怕是無法和黃衣賊達成議和條件,那也能拖延黃衣賊的攻城時間。
南方的勤王兵馬,還沒有到達京師。
如果能等到南方的勤王兵馬,到時候內外夾擊,這已經是大明擊潰黃衣賊的唯一辦法。
對於城內的明軍,崇禎皇帝隻希望他們能守住京城。
至於出城反擊黃衣賊,他已經不對京城的明軍抱有希望。
黃衣賊沒有合圍京城之前,他派兵想要收複昌平和通州,這兩個京城重要的附屬城池。
兩支派出去的強兵,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從那時開始,崇禎皇帝就對明軍的戰鬥力很失望。
溫體仁跪在地上,等待了許久。
他才聽到崇禎皇帝的旨意。
“溫愛卿,那你去試試吧!”
溫體仁頓時一驚,讓他去黃衣賊營地當使者,這實在是太危險了。
他抬頭剛想推遲,看到崇禎皇帝血紅色的眼睛。
溫體仁頓時覺得渾身一激靈,一股寒氣從腳底直衝腦門。
他立刻俯首在地,叩謝皇恩。
“老臣遵旨,老臣絕不會有辱國格。
寧可死在黃衣賊的營地,也要為大明爭取利益。”
崇禎皇帝這才淡淡的說道:“溫愛卿有這個覺悟就好,那你就寫一份大明與黃衣賊的議和文書。”
溫體仁在崇禎皇帝的注視下,他開始寫議和文書。
寫的過程中,還不斷觀察崇禎皇帝的表情。
崇禎皇帝露出憤怒的表情,他立刻修改條款,書寫對大明極為有利的條款。
最後議和文書寫出來,任何人看上去,那都覺得大明已經獲得勝利。
崇禎皇帝非常滿意,讓溫體仁帶著議和文書,去與黃衣賊商談議和的事情。
黃衣賊答應這些條款,他也勉強能與黃衣賊達成議和條件。
溫體仁來到南城牆,他被明軍從城牆上用吊籃吊下去。
………………………………
4333年(崇禎九年),五月十六日。
蘇河正在中軍大帳裡麵,閱讀蘇熊派人送過來的軍報。
南方戰場打得非常不錯。
湖廣、江西、福建這些地方,大部分城池都被拿下。
蘇熊與第二軍和第五軍,他們在九江會師,已經截斷長江,很快就會拿下九江。
九江城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大明已經掌握水泥的製造。
水泥製造技術太簡單,這種技術泄露,蘇河也不意外。
蘇河不認為明軍依靠水泥,就能守住南直隸和浙江地區。
隻是增加了南方戰場的攻城難度。
戰爭打的終究是人,明軍這種腐朽的軍隊,就是拿著先進的步槍打仗,他們也會一敗塗地。
秦軍裝備的武器,完全碾壓明軍,根本就不是水泥這種東西可以彌補差距。
蘇熊這份軍報,唯一讓他有些詫異的情況,就是衡州的桂王向他們投降。
這是唯一向他們投降的大明藩王,需要好好宣傳這件事。
這是一個標誌性事件,代表著大明藩王都認為大明氣數已儘。
第(1/3)頁
第(2/3)頁
警衛團通報,副總參謀長王世元有事求見。
蘇河放下蘇熊的軍報,讓王世元進來。
王世元會有什麼事情?
難道是下麵又有人催促,想要現在就開炮攻城。
這些人太著急了,海軍運輸船,預計明天就運來大量的武器彈藥。
軍用物資齊備,再進行攻城,那能一鼓作氣打下京城。
現在的彈藥還是有些少,特彆是重炮的炮彈,需要節省使用。
王世元走進來,彙報道:“王上,京城城牆下來一個大明朝的大官,他說自己是大明首輔溫體仁。
說他來代表大明與我們商談議和。”
“議和?”
蘇河聽到這個詞,簡直都不敢相信。
崇禎皇帝和大明這些文臣,到底是怎麼想的。
溫體仁竟然能向他們提出議和。
他有多蠢,那才會在已經打到京城的時候,同意和大明的議和。
溫體仁這個人他有些了解,他是崇禎朝少數能長時間擔任首輔的人。
極為擅長揣摩聖意,最擅長的是政鬥。
上一世,他在位的那幾年,沒有扭轉大明朝不斷下降的國力。
這一世,溫體仁擔任首輔也沒有任何作為。
他彆說具有張居正死而後已的改革精神。
他連成為一個裱糊匠,找補一下大明的缺點,這種事情都做不了。
大明朝廷現在,做實事的官員無法出頭,都是這種逢迎上意的官員能上位。
蘇河滿不在乎的擺擺手,道:“我們和大明,沒有什麼好談。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就讓他重新回到京城。”
王世元都已經走到門口。
蘇河再次開口說道:“溫體仁敢冒著風險來一趟,那我就見見他。”
蘇河改主意了,他不是想和大明朝談議和的事情。
他是想到了曆史上兵臨城下,還想議和的皇帝。
他記憶中,大明不擅長兵臨城下時與敵人議和。
擅長兵臨城下與敵人議和,那是大宋的皇帝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