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太子蘇蜀介入其中,農民堵路的問題很快解決。
這件事爆發,那就是地方吏治已經崩壞到一定程度。
吏治這個問題要重視,但卻不是一時能夠解決。
太子蘇蜀參與國事這麼多年,他已經不像年輕時,那麼理想化。
真正想要做事的官員,那就是鳳毛麟角。
如果能遇到一個能臣,就是社稷之福。
大部分官員都是得過且過,朝廷給予壓力,他們才會做點事。
現在帝國遇到最嚴重的情況,那就是經濟危機導致工業出現問題,進而影響帝國的財政。
太子蘇蜀可沒有忘記,明亡的根本原因之一,那就是財政崩潰。
帝國陷入大蕭條之中,還能保持基本的穩定。
這得益於救濟糧政策,底層的百姓可以吃飽飯,他們就能忍受現在的不如意。
一旦朝廷財政崩潰,便宜又難吃的救濟糧,都無法供應給底層百姓。
百姓們會自己找出路,餓肚子的百姓,必然要揭竿而起。
以朝廷現在的實力,無法輕易被農民起義推翻。
但造成某些地區動蕩,這是必然的事情。
朝廷實行以工代賑的政策,讓數十萬工人有工作。
這個政策也需要朝廷投入龐大的金錢才能推動。
一旦這些龐大的工程因為資金不足而停止。
數量龐大又沒有工作的工人,他們的能力和組織力比農民更強。
這些工人起兵造反造成的破壞力,遠超農民起義。
太子蘇蜀每想到這種場景,他就感到心寒。
經濟危機必須要儘快解決,讓帝國的市場恢複活力,朝廷可以收到海量的稅款。
太子蘇蜀參與國事這麼多年,他已經認清楚發展可以掩蓋大部分矛盾,錢可以解決絕大部分問題。
車隊繼續前進,太子蘇蜀靠在後座上,結合之前禦前會議討論的結果,還有他這段時間獲得的靈感。
他已經形成完善的思路,回到東宮之中,太子蘇蜀會與東宮的臣屬一起討論,形成可以執行的政策。
……
帝國再一次召開禦前會議,皇帝蘇河看向從東北和天津調查過來的太子蘇蜀。
「蜀兒,你去調查經濟危機導致的大蕭條具體情況。
你把自己看到的情況,分享一下。」
太子蘇蜀聽到父皇的吩咐,他行禮之後,介紹道「啟稟父皇,兒臣這次前往鞍山府和天津府實地調查,所獲頗多。
經濟危機比有些官員想象的更加嚴重。
鞍鋼這種大型煤鋼聯合體公司,他們的業務都受到了衝擊。
鋼鐵是工業的上遊產業,隻要有幾個工業產業能勉強維持,鋼鐵行業也不會出現蕭條的跡象。
如果不是朝廷啟動數個大型工程,特彆是哈莫鐵路的修建。
這條鐵路需求的龐大鋼鐵訂單,這才把鞍鋼從蕭條的邊緣拉了起來。
兒臣去天津府,主要觀察造船業,同時派人收集天津府各大工業產業的情況。
各地因為產業布局不一樣,出現了不同種類的蕭條情況。
但經濟危機導致的大蕭條,在各地都有所發生。
兒臣結合各地官員上報的產業數據。
對於這些數據進行分析。
由銀行業破產引起的經濟危機,已經擴散到全國區域。
有的地方已經出現百業蕭條,有的地方由於有幾家效益好的大型公司,依舊維持著穩定局麵。
製造業公司大量破產,導致工業
萎縮,大量的工人失業。
哪怕是朝廷啟動十幾個大型項目,依舊無法給所有工人提供就業,大量的工人領救濟糧。
但事情的局麵,也沒有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朝廷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又有救濟糧托底。
朝廷針對農林牧漁產業,采取了最低收購價的政策。
這些政策都讓朝廷承受危機能力最差的底層百姓,有了一份最低的保障。
這次經濟危機,對於商人群體傷害更大。
商人們也能接受這件事,什麼時候都沒有永賺不賠的生意。」
太子蘇蜀介紹完,皇帝蘇河臉上露出笑意。
太子蘇蜀沒有在朝堂上,翻越著官員彙報的奏疏,而是親自前往工業重鎮,調查經濟危機導致的大蕭條情況。
太子蘇蜀願意調查,展現出對於解決事情,實事求是的態度。
這個辦事態度比調查的結果更加重要。
文武百官們聽到太子蘇蜀的介紹,他們都露出放心的笑容。
第(1/3)頁
第(2/3)頁
他們其中很多人,都是跟隨皇帝蘇河一起起義的老人。
他們這些人太了解,百姓生活不下去,會爆發出多大的力量?
這也是朝廷花費極大代價,執行救濟糧政策,卻沒有太多人反對的原因。
皇帝蘇河看向眾位大臣說道「今日正召集眾卿,依舊是探尋解決經濟危機的方法。」
首相林文靜立刻站出來說道「陛下,這件事情已經討論過多次。
臣等與陛下已經形成共識。
解決經濟危機的根本方法,那就是解決工業產品過剩問題。
這要依靠產業升級來完成。
手工生產的工業產品被水力工坊生產的產品淘汰。
水力工坊生產的產品被蒸汽工廠淘汰。
現在帝國正在經曆,蒸汽工廠生產的產品被電力工廠淘汰。
前兩次產業升級,隻是因為工業規模不大,造成的影響不大。
帝國隻要能完成產業升級,工業實力獲得提升。
又因為經濟危機導致大量公司破產,市場出現大片空白。
具有新技術的公司,將會帶領市場強力複蘇,解決經濟危機導致的一係列問題。」
皇帝蘇河聽完首相林文靜的發言。
朝廷大筆逆周期投資,還有產業升級。
這是皇帝蘇河從上輩子了解到,解決經濟危機的有效手段。
他這幾個月以來,一直與朝廷的官員商討這個問題,他們漸漸達成了共識。
皇帝蘇河歎息一聲道「這確實是治本之法,但他的速度太慢了。
產業升級的速度,需要數年時間才能見到曙光。
朝廷的財力隨著工業危機加深,會變得更加薄弱。
朝廷也沒有能力興建眾多的大型項目,保證市場的活力。
時間拖延的太久,真害怕帝國有些脆弱的工業直接崩潰。
這個情況一旦出現,朕與諸位愛卿數十年的努力,將會付之東流。」
首相林文靜聽到皇帝蘇河這樣說,他眉頭緊皺卻想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皇帝蘇河所說的事情,很可能會真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