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太子蘇蜀走出華夏大學,他腦海中依然回蕩著趙宇光教授的話。
藩屬國之間必定爆發戰爭。
這件事情已經是帝國高層的共識。
經濟危機還沒有出現的時候,這件問題已經有了苗頭。
無論是魏國與曹國之間的戰爭,還是桂國與吳國之間的戰爭。
或是更早些時候,閩國與越國和晉國之間的戰爭。
那都是藩屬國之間的矛盾,已經積累到非戰爭不可的地步。
經濟危機的出現,隻是延後了戰爭爆發的時間。
但隨著各國工業的進步,戰爭爆發的越晚,戰爭的規模就越慘烈。
現在華夏大學的教授,他隻掌握各種公開的資料,就已經能推斷出戰爭不可避免。
太子蘇蜀相比於父皇,他更希望藩屬國之間爆發大規模戰爭。
他與藩屬國的國君,大部分都沒有深厚的感情。
他們既不是兄弟,也不是父子,藩屬國之間爆發戰爭,對他們的實力必定有所削弱。
隻要帝國掌握平衡,不讓某個地區一家獨大,對於帝國來說,藩屬國爆發戰爭,完全沒有損害。
帝國還能借此售賣武器,在戰後調停,還能確立帝國宗主國的地位。
藩屬國之間爆發戰爭,還能讓他那些弟弟們實力削弱。
弟弟們實力太強,會滋生出不該有的野心。
太子蘇蜀有信心,自己不會成為建文帝。
縱觀曆史,在大一統國家,番王造反成功,也隻有明成祖朱棣一例。
明成祖朱棣實力和運氣並存,這隻是其一。
最大的問題是建文帝太過廢物,他是皇太孫繼位,威望也不如。
如果是他父親朱標繼位,朱棣造反絕不會成功。
太子蘇蜀對自己有信心,他卻對自己的兒孫沒有信心。
縱觀曆史,出現中興之主的概率太低了,反倒是出現昏君的概率,成倍的增加。
藩屬國的實力太強,在未來遇到昏庸之君,很可能就會入主中原。
太子蘇蜀都能想象,他登基之後,除了發展國內的工業,處理國內的事物。
在外交上最大的工作,那就是平衡各大藩屬國的實力。
在無法吞並藩屬國的情況下,太子蘇蜀認為把藩屬國分割成一個個小國,對於帝國更有利。
這件事情,曆史上漢武帝出台推恩令,成功解決郡國勢大的問題。
藩屬國的國君,生的兒子不止一個,總不能厚此薄彼。
帝國有心,隻要稍微推動,表露出帝國的態度。
自然會有不甘心的人,準備瓜分他們父王留下的遺產。
襄王蘇鯉和閩王張瑜亮死的太早,這兩個國家權力已經完成傳承。
太子蘇蜀無法實驗他的想法,甚是遺憾。
太子蘇蜀離開華夏大學,繼續探望退伍的老兵、沒有休假的工程師等對帝國十分重要的人,積累他的威望。
中秋時節,闔家團圓的節日。
太子蘇蜀在皇宮之中,參與父皇舉辦的晚宴。
這場宴會,皇帝蘇河與皇後王文君共同出席。
不隻是有後宮的嬪妃與未加冠的皇子參與,還邀請朝廷重臣與社會名流。
男人在宴廳中對著明月舉杯暢飲,吃著菜肴與月餅。
女人在閣中就餐,裡麵不時傳來歡聲笑語。
女人們趁此良機,討論著各家聯姻的事情。
……
中秋宴會結束的第二天,難得的假期就已經結束。
太子蘇蜀參加禦前會議。
皇帝蘇河幫看著手中各項數據的彙總。
他開心的說道「朝廷出台新政,取得的效果很令朕滿意。
從稅務總局彙報上來的數據,稅收走出每月的連續跌幅,開始逆勢上揚。
銀行的貸款數據也從低迷狀態開始恢複。
這說明國內的商人已經回複信心,他們在擴張公司的業務。」
皇帝蘇河很開心,他了解那些商人。
哪怕是帝國有著極為嚴苛的處罰,商人們能避稅就避稅,想方設法少交每一文錢。
稅款的增長,那就足以證明帝國經濟在恢複,按照這個趨勢發展,必定能走出經濟危機。
首相林文靜笑嗬嗬的說道「這一切都依靠陛下的指導,帝國這麼大的體量,才能順利走出經濟危機。
這也是帝國全體國民齊心協力,才用這麼短時間,就恢複了信心。
帝國之前官府記載,領救濟糧的失業工人,累計人數就有一百多萬人。
第(1/3)頁
第(2/3)頁
經過這幾個月,朝廷不斷出台政策,精減稅收,禁止官員隨意乾涉市場。
特彆重視以工代賑,開展了數個大型工程。
失業的工人總數已經不足三萬。
這些工人,有些是產業已經被淘汰,有些是因為經濟危機的打擊,心態已經失衡。
但隻有三萬工人,分布在各個地方,朝廷肯定能養得起。
但各地官府依舊在努力,幫扶這些工人重新恢複信心,或是尋找對口的公司。」
首相林文靜自信的侃侃而談。
如果沒有藩屬國的對比,帝國取得的成績,好像不需要誇耀。
但有了藩屬國的對比,帝國能快速走出經濟危機的泥潭,這就是一件大書特書的功勞。
首相林文靜當然要彙報成績,給他們做事的這些人爭功勞。
皇帝蘇河聽首相林文靜講述的同時,他翻看著手中的資料。
工人大量恢複就業,這個他最頭疼的問題得到解決,這是他最滿意的一點。
帝國可以少收一些稅款,但必須要讓失業率降下來。
太子蘇蜀直到這個時候,絕不是謙遜的時候。
他站出來說道「父皇,失業的工人快速就業,這得益於而陳的完善調查。
不了解真實的情況,拍著腦袋做出政策,這就是官府一些政策,突然之間遇到問題,推行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兒臣調查,工人們參與的主要公司,通常都在五十人以下的小型公司。
這些公司的規模不大,但他們卻是解決就業的主力。
這些小型公司的抗風險能力極差,經濟危機到來之後,他們是第一批破產倒閉。
兒臣發現解決大量工人失業,必須要扶持這些小型公司。
兒臣找到這些小型公司的痛點。
他們既拿不出擔保的財產,從銀行貸款。
他們又缺少技術,隻能去卷利潤不高的產業。
兒臣針對這些小型公司的痛點。
讓商業銀行推出了小額的信用貸。
簡化這些商業銀行貸款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