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拉的海關官員帶著隨員登上了這艘大商船,要如以往一樣登記船員、乘客和貨物並沒收帆和舵。以海商身份來到薩法維境內的埃赫桑不慌不忙地接待了稅吏和其隨員,在登記乘客時被他解救的使團官員們讓稅吏意識到這不是普通的商船,他開始轉而詢問埃赫桑:“這艘商船是使團所雇”
埃赫桑搖了搖頭:“尊敬的老爺,貴國的使團外交失敗,被霍爾木茲的統治者扣押,是鄙人將其贖回。”
不明所以的稅吏最終將此事上報給了巴士拉的縣官,埃赫桑隨即被傳召到關押中接受當地縣官的詢問。
到了官衙,埃赫桑先是對縣官亮明身份:“縣官老爺,鄙人埃赫桑,是格什姆島的海商,也是戰士們的船長。”
“是海盜。”巴士拉縣官在心裡戳破了這層說辭,作為商業樞紐的行政長官,反感擾亂商路的盜匪們算是本能。
埃赫桑將薩法維教團出使霍爾木茲失敗到霍爾木茲屈服的始末加工了一下後詳細地向縣官敘述。使團官員和幸存的紅頭們也印證了埃赫桑的說法。
縣官了解了事情的經過,但他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安頓好紅頭和使團官員,並將此事上報到巴格達,讓高官老爺做最後的決斷。
同時紅頭和被解救的使團官員被縣官安置,海盜們將用鹽做過防腐處理的紅頭屍體卸下船交給巴士拉的官吏們,僅有不到十具,其中包括五十人長。在經曆了混戰和縱火的霍爾木茲城中尋找到能夠辨認出的相對完整的屍身無疑是困難的,埃赫桑儘最大努力才搜尋到這些。
被告知要等待高官回複的埃赫桑退出了官衙,他可以在這裡等待幾周,除了銷售戰利品和采購補給之外,他還打算在巴士拉維修自己的艦船。海盜們從霍爾木茲獲得的戰利品超出了格什姆島的消化能力,相關貨物價格大跌,不少海盜們隻能轉而去其他港口出手戰利品。
曾與戰死的五十人長交談過的埃赫桑被他的話語激起了對薩法維教團的好奇,這是他決定解救紅頭和使團官員來到巴士拉的動機,或許他不僅僅能夠獲得一筆賞金。
………………
信使高效地將公文送到了巴格達的高官官邸。
高官通讀了一遍公文,認為這件事情涉及到了軍隊和宮廷,對於使團官員和紅頭應該優先妥善安置。他很快就盤算好了,使團官員直接利用驛站係統送回到大不裡士,紅頭們之間交給埃米爾處理,而他則負責將這份政績上奏給萬王之王。
至於埃赫桑,海盜而已,給點錢打發一下就好了,頂多就允許他以海商身份在港口活動。
秉持著這樣的想法,他命令書記官起草了幾份公文,在簽上字後寄了出去。
上報給宮廷的公文並沒有寄往大不裡士,此時的易卜拉欣正在進行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巡遊。因為種種原因,易卜拉欣並不打算巡遊全國,這次他隻打算考察阿拉伯伊拉克和胡齊斯坦,這兩個地區向來擁有伊朗最發達的農業經濟。
此時易卜拉欣才穿越紮格羅斯山沒幾日,剛剛離開埃爾比勒城,打算南下至省府巴格達。
在埃爾比勒城的巡狩並沒有給留下易卜拉欣壞印象,當初被薩法維軍破壞的城牆得到了修補,驛站係統也正常運轉,城鎮警衛和道路警衛也儘責地堅守在崗位上,雖然他們很廢物,隻能處理治安事件。
而隊伍沿著主要道路在鄉間行進時,途經一個個原本因長期戰亂而蕭條乃至廢棄的聚落,易卜拉欣發現每一處都有屬於牧民的氈帳。
作為薩法維王朝立國最大的功臣,萬王之王必須賞賜紅頭部落,而因為戰爭各地出現大量無主地產。在這兩種因素的推動下,大量的部落民湧入到這些聚落,埃米爾和汗王們將大片土地劃為自己部落的領地,形成了易卜拉欣所見的這番景象。阿塞拜疆、庫爾德斯坦和阿拉伯伊拉克是他們的主要定居點,隻有一小部分人遷往塔巴裡斯坦和伊朗伊拉克。
部落民們無力也無意修複損毀的水利設施,他們乾脆將被拋荒的良田變為牧場,放牧牛、羊、馬、駱駝等牲畜,僅有少量部落民會重新利用靠近河道的耕地開展種植業。阿拉伯伊拉克此時也並非易卜拉欣投資的重點,地方政府的財政有限,無法大規模動工修複全省的水利。但至少這些拋荒的地可以重新上稅了,不是麼
就在這時,攜帶著公文的信使找到了萬王之王的大帳。
易卜拉欣查看公文,裡麵內容就是高官讓書記官直接將縣長上報的轉抄一遍,並表示此事他已經妥善安排,不需要萬王之王再費心勞力。
霍爾木茲的浮財和關稅收入與他無關了,這是易卜拉欣看完之後的第一個反應,動員起來的紅頭們還是要花國庫的錢。但他又看到了意外收獲——公文裡提到了一個海盜,參與了霍爾木茲之戰並有投靠薩法維王朝的可能。
當前易卜拉欣在海上還是一塊木板都沒有,在此前的會議上,他也就海軍問題和群臣們商議。紅頭們持反對態度,文官們也不懂易卜拉欣為什麼要把錢扔進水裡,雖然貿易是薩法維的一大財政支柱,但印度洋的海上商路與大不裡士無關,隻需要設立關卡坐著收商人的錢不就好了麼事少又能收到錢。
但即便如此,他還是敲定了造船廠和軍港的選址——科威特,這裡有著優良的天然深水港。這裡的工程也已經在緊張地進行著,來自紮格羅斯山區的波斯橡木則會通過卡倫河和阿拉伯河的水運連同其他物資運到這片不毛之地上。
海軍運行不僅僅要有船,還要有人,易卜拉欣原先就計劃著通過招募海盜來獲得現成的船長。而今,有人送上門來了。
他隨即寫了一道簡短的詔令:“通知海商埃赫桑前去巴格達等待我的召見。”信使拿著信件就返回巴格達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