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茂德親手向阿卜杜勒奉上了紮蘭季城門鑰匙,錫斯坦的衛兵們全部放下武器,卸去甲胄以解除對紅頭們的威脅。
在馬哈茂德的配合下,紮蘭季城的大街小巷都貼滿了反遜尼派的傳單,紅頭們順利地捉拿並囚禁了大多數遜尼派教法學家和拒絕改信的官僚,並大肆屠戮敢於對反遜尼派宣傳不滿的市民。
為了確保錫斯坦地區不會因為教派衝突而失控,阿卜杜勒任命副將暫時統領大軍平亂,他則帶著馬哈茂德在二人的親兵護送下返回大不裡士向易卜拉欣述職。
遠行之前,馬哈茂德回頭看了看剛從混亂中平息下來的紮蘭季城,而後繼續隨著隊伍前進。
他們先是沿著維護不當的道路離開了赫爾曼德盆地,而後穿越盧特沙漠抵達克爾曼省,途徑的巴姆和克爾曼兩座大城都給眾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巴姆城最初以堅固的城防工事和精致的棉織品出名,而在蒙古統治時期,此地也形成了成規模的養蠶和絲織業。當地出產的紡織品有一大部分都會被商隊送至南方的霍爾木茲市場為當地經濟做出貢獻。
克爾曼城則是重要的銅礦加工中心,此地彙集了大批銅匠,除了本地的地毯之外還輸出大量的銅製品。
實際上克爾曼省的礦業及相關聯的金屬加工業十分發達,銅、鐵、煤、鉛鋅、黃金等礦分布各地,加之有著商路連接,克爾曼成為了東南伊朗納稅最多的地區。
薩法維軍隊接收克爾曼地區時除了征糧和勒索贖城費之外並沒有製造過多的殺戮和搶掠。當地的人口、建築和經濟活動並沒有受到太多破壞,社會局勢也並沒有因為戰亂而動蕩。
同時因為發達的經濟,克爾曼的公共基礎設施的維護狀況較好,城內的街道無論大小都鋪設了石磚並用瀝青填補縫隙,即便是城外的道路也得到了妥善的養護。完備的供排水係統為城市及周邊鄉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商隊旅館和驛站狀態良好,為來往的客商提供優質的服務,隻是有些外國商人抱怨為什麼旅館沒有女傭。
這裡也是多民族混居之地,雖然主流語言為波斯語,但除了波斯人之外,還有盧爾人、突厥人、俾路支人,甚至還有蒙兀兒人。當地的民族成分可以說是在各個部落的遷移下變得麵目全非,各民族之間的交融讓這裡變成了文化熔爐。
但大量的遊牧部落也帶來了治安事件,商人們屢屢向駐紮在各個驛站的道路警衛們抱怨有牧民偷盜甚至搶劫商隊。對於牧民們來說,來往的商隊就是香餑餑,他們從中獲利要麼靠偷盜搶掠、要麼靠護送商隊。
在尚有權威和武力的中央政府管控下,搶掠商隊風險極大,頭人們大多積極約束部眾,與定居居民打交道也是以和平為主。即便是有人鐵了心要靠搶掠過日子,道路警衛們也可以雇傭順從的部落一同攻滅這股不知死活之人,然後讓他們狠狠地爆銀幣,瓜分戰利品。
因此,接到報案的道路警衛們能夠在頭人的配合下快速查案,揪出這些害群之馬,將尚未變賣的貨物歸還或是支付賠償。
馬哈茂德驚歎於當地部落的順從和他們的查案效率,保護商路就是保護錢袋子的道理多數統治者都清楚,商人們也是貴族的重點保護對象,但把事情做好可不簡單,沒能力的會乾脆放棄,甚至走向另一個極端,比如胡斯老——就直接派兵搶掠人民,還嘲諷“這麼簡單的工作還要文官和算賬”
古列乾尼的部隊雖然無暇大舉進攻錫斯坦,但還是能惡心他,而他則對這些境外勢力無能為力。隻能儘可能完善防備增加他們的越境成本。
毗鄰克爾曼省的就是伊斯法罕省,伊朗僅存的祆教城市亞茲德破敗不堪,就連馬哈茂德麾下的護衛都對當地人表示了鄙夷之情,同時還在抱怨這裡沒有一座像樣的清真寺滿足眾人的宗教需求,一反在其他城市小心翼翼的行事風格。
這些飽受歧視的祆教徒時刻忍受著來自四麵八方的不公,他們即便移居去了其他城市也會被當地的行會排斥,隻能從事辛苦且卑微的工作——如馬夫、園丁、漂布工等。
看著這些被社會係統性歧視的祆教徒,馬哈茂德心裡卻是對這個整體一點憐憫之情都生不起來,即便是能夠打動他的個體,他也隻會勸說對方改宗。
而伊斯法罕城的大工地又讓馬哈茂德見識到了萬王之王的財力。除了來自大不裡士的撥款,舊城的猶太社區掌控著當地的金融業和釀酒業,在當地的商業和手工業也有一席之地,他們為建設新城被攤派了大量的臨時稅款。
伊斯法罕往北就是波斯伊拉克,此地的多個城市也被商路所串聯,包括首府加茲溫和正在崛起的德黑蘭。
連接著大不裡士、德黑蘭和裡海南岸的加茲溫可謂是重要的交通樞紐,無論是維持商道還是調度軍隊都十分重要。但這座城市飽受缺水的困擾,長期以來,加茲溫僅能從四條小溪和坎兒井中獲取水資源,發展上限比不上坐落於厄爾布爾士山脈南麓的德黑蘭。
不過德黑蘭此時還隻是一個人口不破萬的小城,加茲溫在伊爾汗國崩潰之後也沒有發生什麼大事,從帖木兒的魔爪中逃過了一劫。
在一陣走馬觀花之後,隊伍終於抵達了阿塞拜疆,結束了路程超過兩千公裡,耗時近一個半月的遠行。在二人正式踏進宮殿之前,信使將先行一步向易卜拉欣稟報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