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界限的海,屬於希臘和羅馬;無界限的海,屬於葡萄牙。”
就在波濤洶湧的印度洋麵之上,一支由兩艘卡拉克和一艘卡拉維爾帆船組成的艦隊正順著夏季的西南季風往北航行。帆船的白色船帆上用紅色染料塗著基督騎士團的十字圖案,桅杆上高懸著葡萄牙王室的旗幟。
所謂的基督騎士團,就是聖殿騎士團在葡萄牙的殘餘,葡萄牙宮廷在聖殿騎士團覆滅之後趁機重組本國的軍事修會,讓這些曾受教廷管轄的戰士們轉而服務於葡萄牙宮廷的野心。
這支艦隊的司令官就是在後世著名的葡萄牙貴族瓦斯科達伽馬,此時他正站在旗艦聖加百列號的艦長室內研究著從馬林迪獲取的印度洋航海指南和海圖——船上的翻譯官在獲取這些資料後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翻譯,讓司令官和另外兩個艦長得以初步了解印度洋的航行條件和已經被使用了千年的貿易航線。
擺放在桌麵上的不僅僅有海圖和航海指南,還有航海日誌和葡萄牙宮廷給予他的情報,包括國王曼努埃爾規定的目標和間諜佩羅達科維良在埃及、敘利亞收集到的印度洋貿易信息。
他的目標很簡單,根據各種傳言和科維良收集到的信息,曼努埃爾相信印度有一批基督教徒可以作為葡萄牙的盟友,瓦斯科達伽馬艦隊的任務就是繞道好望角前去馬拉巴爾海岸與“基督教教友”卡利卡特紮莫林接觸並建立友好關係,為此葡萄牙宮廷還特地準備了一批禮物和國王的親筆信。
“司令官閣下。”傳令官敲開了艦長室的門,向上級行禮之後報告道:“瞭望員報告稱看到海岸了。”
達伽馬稍稍收拾了一下桌麵就隨傳令官走出船艙,來到艉樓高處觀察。
熱帶的陽光炙烤著一切,晴朗的天氣也帶來了寬闊清晰的視野,近海處的漁船、來往出入的商船,還有在海灘之上的木質房屋和來往的人群以及更遠處的西高止山。
依照此前得到的情報,這裡應該就是馬拉巴爾海岸,但最好還是先下船確認一番。
聖加百列號的水手們放下了小艇,達伽馬連同阿拉伯語翻譯和掌旗官共乘一艇,負責護衛司令官的士兵則分乘另外兩艇。
當三艘小艇靠岸之後,聖加百列號的炮手們隨即鳴放禮炮,向當地人宣告葡萄牙艦隊的存在。同時,兩個小艇的士兵上岸,他們從搭載司令官的小艇上卸下石柱。
葡萄牙艦隊所攜帶的石柱都是提前準備好的,包括由石匠切割好的主體和頂端的十字架,二者之間則通過向凹槽灌注融化的鉛進行固定。
“主道成肉身第一千四百九十八年,艦隊司令官兼聖加百列號艦長瓦斯科達伽馬、聖拉斐爾號艦長保羅達伽馬、貝裡奧號艦長尼古拉科埃略……等,奉受主庇佑,最偉大的國王曼努埃爾之命發現此地。”
在現場雕刻好主要的碑文之後,他們隨即後撤至岸邊小艇,準備就緒的後裝回旋炮對準了因好奇聚攏過來的印度人。
司令官隨即通過翻譯向印度人喊話,要求當地的要人過來與他對話。
經過一番雞同鴨講之後,才有一個恰好在當地集市阿拉伯商人能夠滿足達伽馬的需求,他和隨從順利地穿過了葡萄牙士兵,站在司令官麵前。
“我是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所任命的艦隊司令官和使者,我奉我主之命前來與馬拉巴爾的卡利卡特君主交好。”
翻譯官將司令官的目的儘可能準確地進行了翻譯,這下讓這個好奇的阿拉伯商人感到奇怪,對方聲稱來自一個自己從來沒聽說過的國家,其身後的艦隊也算不上豪華——在印度洋航行的商船和戰船裡,單論尺寸比葡萄牙戰艦大的可不少。
即便如此,他還是向葡萄牙人簡單介紹了當地風俗、地理情況以及卡利卡特的宮廷禮儀。
“這座城市由紮莫林統治,他是馬拉巴爾地區最強大、最富有的君主。他知道如何處理複雜的外交關係,您作為一個異國使者,會得到十分隆重的接待。如果您航行來此的目的是為了與卡利卡特建立貿易聯係並攜帶了恰當的商品,那麼我敢保證,您一定能夠成為紮莫林的朋友。”
卡利卡特本身並無天然良港,但紮莫林憑借著對商人公正的美譽和豐富的物產確立了卡利卡特在馬拉巴爾海岸的貿易中心地位。
不過印度洋貿易幾乎由天方教徒控製,這就在卡利卡特城形成了一種特殊現象——高種姓印度教徒控製了卡利卡特的政治和軍事,而mu斯林則在經濟上占據統治地位。互利互惠的雙方相互尊重,保證不侵犯對方的禁忌。
當地的mu斯林也被分為兩派,一派是定居於此的瑪皮拉人,是mu斯林與低種姓印度人的混血,另一派則被成為麥加人,他們的根基在紅海沿岸,隻是因為貿易需要短暫停留在卡利卡特。
同時,艦隊裡另一個會說阿拉伯語的人員也要下船活動,曼努埃爾希望能夠在卡利卡特建立貿易站,貿易站的運作就需要商人。不過與翻譯官不同,曼努埃爾的禦用商人與達伽馬之間並非上下級關係,司令官無權強製命令他做什麼,二人隻是就達成國王規定的同一目標而進行合作罷了。
但在阿拉伯商人的提醒下,葡萄牙人才得知他們所在的地點並非卡利卡特城,而是一個不知名的沿海小鎮。
達伽馬不打算繼續在這個小鎮停留,在馬林迪領航員的幫助下,葡萄牙艦隊於當天日落前進入了卡利卡特城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