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獄卒把特裡斯唐特地提溜出來並不是要把他怎麼樣,即便是更沒下限的伊斯邁爾也不會無故虐殺使者。更溫和的易卜拉欣想知道殖民者是否放棄對印度洋的擴張野心,隻是他日理萬機、戎馬倥傯,無暇接見小國使節,隻能讓外交人員代為傳達。
被借調給外交部的西方投誠者將文書精確地翻譯成葡萄牙語,從聖戰狂想被打回現實的特裡斯唐看完其中所列條款後,第一感覺是不真實。
兩國海疆大體以好望角為界並無爭議,葡萄牙隻能承認失利,將日後的殖民範圍限定在大西洋兩岸。但易卜拉欣沒有進一步地索求賠款,反倒向曼努埃爾提供兩個優惠條件——俘虜和貿易。
外交部在海軍的配合下整理出一份名單,將所有在印度、斯瓦希裡海岸被俘且存活的葡萄牙貴族全都登記在冊,隻要和約締結,易卜拉欣可以立即將他們釋放,無需葡方支付贖金。
相比之下,伊葡貿易在他看來就是個添頭了,易卜拉欣在和約中允許無武裝的葡萄牙商船停靠於薩法維統治的印度洋港口進行貿易。其中對“無武裝”的定義為不裝載任何火器,火炮、火銃乃至火藥本身都被視作違禁品。
可開辟新航路的巨額利潤本就是建立在對原有貿易格局的破壞上的,
與之相對的,葡萄牙王國同樣需要向伊朗開放港口允許穆斯林商船進行任何商品的貿易。易卜拉欣對直接進入巴西和西非的葡萄牙據點沒有興趣,同時介於伊比利亞社會的聖戰氛圍濃厚,可以專辟休達作為商埠進行買賣,以免驚擾葡國民眾。並且他保證巴巴裡海盜不會將葡萄牙海岸、商船作為劫掠目標。
甚至日後的葡萄牙朝聖者可以直接在休達上船,直接橫穿地中海通過雅法進入聖地。
“王國安全了。”反複瀏覽幾遍和約草案的特裡斯唐大喜過望,看樣子葡萄牙日後不用單獨麵對北非穆斯林的敵意,還可以邊賣軍需邊旁觀西班牙駐軍挨打。
放下文件,特裡斯唐起身向薩法維外交官躬身:“我由衷地感激貴國的寬大仁慈,我想國王陛下對此也不會有什麼異議。”
“那是最好,希望你們珍惜萬王之王的寬仁。”兩人握了握手,特裡斯唐被允許帶著文件回國,隻需曼努埃爾批準就算締約完成了。
第(1/3)頁
第(2/3)頁
讓西方朋友做出回答隻是伊朗宮廷的其中一項議程,將葡使簽字的文件歸檔之後,易卜拉欣就沒有繼續過問此事。
就在本周的禦前會議中,底萬諸臣需要討論其他更加重要的問題,大維齊爾將河中和也門的報告全部整理好以便彙報。
阿巴斯哈裡發被徹底廢黜的消息在也門和河中產生了不一樣的影響,大維齊爾先問一句:“陛下,您想先了解圖蘭還是也門?”
“先告訴我河中發生什麼事了?”最近幾年都在忙於與西方大敵作戰的易卜拉欣完全信任他委派的總督,自東方各省輸送來的賦稅、兵員一切如常,並無脫離他掌控的跡象。
divid="gc1"css="gntent1"script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catch(ex){}/script不過由於宮廷的忽視,河中發展得不算很好,本地的遜尼派社區對國教抱有濃厚敵意。對納格什班迪教團的嚴酷鎮壓和奇茲爾巴什社區遷入紮根都大大激化了本地的教派矛盾。
當初僅有撒馬爾罕的遜尼派社區和巴布爾一起被清理,其他城鎮和廣大的鄉村地帶仍原模原樣地被納入薩法維統治,這就給古列乾尼餘黨和納格什班迪教團的“第五縱隊”生存和活動的空間。
他們借沒收教產、拆毀聖墓、開棺戮屍等鎮壓教團的措施利用信眾的不滿嘗試撼動薩法維秩序,可暴動之間並無協調、群眾缺乏武力,埃米爾總能輕鬆彈壓這些以卵擊石的騷亂。
反抗失敗的遜尼派狂熱分子通通被發配到荒漠中的穆倫套金礦,經編組後承擔礦上最繁重的工作,其食宿、工作條件遠比普通礦工惡劣,地位低下到莫說工頭,就連普通礦工都能隨意霸淩這些戴罪的奴工。
更多人在被鐵拳教訓一頓後就老實了,不少人連忙皈依正信求放過,總督讓他們暫且過關,並下令屠戮在暴動平定後依然不肯改信的遜尼派群眾。
河中的局勢暫且安定下來,如今僅會出現零星的抗稅暴動,不滿現狀的激進分子隻能暫且隱藏或是逃亡至哈薩克汗的領地。
直到半年前阿巴斯哈裡發被處決,新一輪恐慌情緒在遜尼派內興起,此時便有人大肆散播謠言,添油加醋地聲稱易卜拉欣要屠儘天下遜尼派,特彆是隱藏的“欺騙者”那都罪無可恕。真皈依的可彆偷著樂,信不信那都是紅頭老爺說得算的,以他們的殘暴,要如何才能讓他們認為你是虔誠的?
第(2/3)頁
第(3/3)頁
聽信傳言、不甘引頸就戮的首批驚弓之鳥就在引導下嘗試越過錫爾河向北逃亡,先潤帶動後潤,逃亡的規模越來越大,以至於官府都不得不注意這一異常的人口流失現象。
易卜拉欣又從圖爾古特手中接過審訊報告,潤人潮形成後,紅頭很快就抓到一批叛匪,並交於“窺視者”加以審訊,他們說法不一,但受益者無一例外都指向了哈薩克汗哈斯木。
“哈薩克人野心不小啊,不敢竊走河中的土地,卻敢惦記我的臣民。”
哈薩克汗帳如今已經成了流亡者的庇護所,早在薩法維軍最開始大肆鎮壓教團時,他便收留庇護這些影響力巨大的和卓及其追隨者為己所用。
從優質難民品嘗到好處的哈斯木食髓知味,他已經不滿足於被動地接收幸運的逃亡者,而敵視薩法維的納格什班迪教團樂於遜尼派君主對抗敵酋,兩方相互推動造就如今局麵。
見易卜拉欣麵露不悅,諸臣都知道萬王之王是打算強硬處理了,都知道要製止人口流到其他國君治下,那麼,還要不要再多搞一些事情呢?
/body/ht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