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徹看向紀念碑,繼續說道:
“此碑是用陣亡將士的兵器熔鑄而成,用鮮血染紅的朱丹銘刻著八千九百六十個名字。”
“他們是本王自帝都出發後,為奉國犧牲的士兵。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本王都令人記錄在案。”
“他們的犧牲,本王沒有遺忘,以後也不會遺忘!”
隨著李徹的話,將士們的眼淚在眼眶中打轉。
他們強忍著不去挪動腳步,隻能拚命地瞪大眼睛,試圖看清楚碑文上那一個個名字,找到曾經和自己並肩作戰的戰友。
廣場上的氣氛變得更加肅穆,百姓們有的捂住了嘴,有的開始低聲啜泣。
這些名字裡,或許就有他們的兒子、丈夫、朋友。
李徹站在紀念碑前,深深地鞠了一躬,久久沒有起身。
然後,他抬起頭,用洪亮而沉重的聲音說道:
“本王真心希望,這些名字不要再增加了,這座碑不要再變高了。”
“然而,本王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奉國想要再關外生存,就要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
“隻要有鬥爭,犧牲在所難免。”
李徹伸出手,拂過那一個個被鮮血染紅的血字。
“或許,未來這裡還會再豎起一座,兩座,甚至是十座紀念碑!”
“但本王不會遺忘,百姓不會遺忘,奉國不會遺忘!”
“但願朝陽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鮮血滿地!”
隨著李徹的話語,廣場上的人們紛紛低下頭,向這些英雄致以最深的敬意。
風似乎也感受到了這一刻的悲壯,輕輕地吹過,仿佛是在為這些英靈而低語。
李徹看向身後,那些生產建設兵團的士兵和百姓,緩緩道:
“今日是奉國再次啟程的日子,有四萬開拓者要離開這座朝陽城,去到荒野之中,開辟新的家園。”
“本王惟願諸位,一路順風,諸事順遂。”
“你們即將踏上的是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你們將開拓新的疆土,為奉國贏得榮耀和尊嚴。”
“記住,你們不是獨自一人,你們代表著奉國的希望,奉國的未來。”
“每一步你們都能走得堅定,每一次戰鬥你們都要全力以赴,每一位犧牲的英靈都會回到家鄉。”
“不必害怕,不必迷茫!因為你們的身後,是我們的家園,是我們的親人,是奉國!”
李徹拔出腰間佩劍,指向城外的天空:“出發吧,為了奉國!”
將士們聽了李徹的鼓舞,眼中閃爍著光芒,齊齊抬起手中的武器,敲向地麵。
成排武器整齊地落下,戰士們發出了震天的呐喊聲:
“奉國萬歲!奉國萬歲!”
“殿下千歲!殿下千歲!”
那聲音在城池中回蕩,久久不息。
四位團長向前走去,來到各自的隊伍前端,齊聲高喊:“出發!”
然後,他們策馬前行,隊伍整齊劃一,向著城外前進。
他們的身影逐漸消失在視野的儘頭,隻留下了一片塵土和空蕩蕩的城門。
李徹身側的王羲正看著奉國旗幟消失在視野之中,有些羨慕地歎了口氣。
李徹側目看去,笑著問道:“本王沒讓你去,心底不舒服了?”
王羲正連忙拱手道:“臣不敢,殿下不讓臣去,自然有殿下的謀劃。”
李徹微微點頭。
五個人之中,李徹最終還是選擇留下了王羲正。
不是他不夠優秀,恰恰相反,這些人當中李徹最看好的就是王羲正。
此子有顆赤子之心,雖然師從名儒,但思想卻不迂腐,是個做實事的人。
但正因為如此,他和其他四人相比,就顯得太過單純,情商也有些低。
這種人適合將一件事做到極致,而不是當一個統籌全局的統帥。
不過李徹也沒虧待他,讓他當了司農所的二把手,主管奉國農事。
以他的本事,日後肯定還會再提拔,主管司農所也未嘗不可。
放在古代那就是大司農,九卿之一,不可謂不位高權重。
“對了,可寫信給你那些師兄師弟了?”
王羲正還是桃源派的傳人,他的師兄師弟皆是農學人才,李徹早就垂涎已久。
這幾日的接觸下,兩人的關係也越來越好,李徹順理成章地提出了邀請桃源派來奉國的請求。
王羲正自是欣然接受,並且自告奮勇為李徹寫信邀請師兄弟。
“信已經送出去了,給了師傅一封,又給了大師兄一封。”王羲正回道。
“桃源派不受陛下重用,師兄們空有一身本領,想必得到殿下邀請後,必然會立刻踏上來奉國的路程。”
“如此甚好。”李徹微微頷首。
一派都是農學泰鬥,實乾型人才,自己可是眼饞得很。
先寫信勸一勸吧,要是文的招數不好使,那自己也隻能被迫用點武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