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知道的是,遼寧植棉的曆史其實很久了,甚至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
種植區主要分布在大淩河、小淩河、繞陽河、女兒河等流域的衝積平原上,能夠在較短的生長期裡取得良好的收成。
明年開始,這片地就不會種豆子了,而是以玉米為主糧,棉花為經濟作物,其他蔬菜、作物為輔。
李二蛋一家子走過,李徹又看向後麵的人,耐心地挨個問詢。
百姓自是不會隱瞞,一五一十地將畝產報出。
身旁的秋白握著毛筆,將一條條數據飛速記錄下來。
李徹心中有了一個大概的數字,這批豆子的畝產應該在100斤到120斤之間。
的確算得上是豐收了,這收成比關內大部分地區都高多了,主要還是因為關外沒受災。
源源不斷的大豆被收割下來,百姓們留下自家吃的部分,剩下的全部賣給了奉國府衙。
李徹事先說過,百姓們可放心耕種,不管收獲多少糧食,自己都會平價收購。
大豆這東西渾身是寶,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是重要的農作物,甚至還當過主糧。
直到稻子、麥子等禾穀類作物被廣泛種植,大豆才開始轉變為調味品和輔糧。
李徹花錢從百姓們手中買來大豆,自然也不會吃虧。
大豆可以榨油,可以做成豆腐,可以釀成醬油。
豆莢和豆葉切碎後,可以用來喂養牲畜。
豆根是極好的化肥。
豆杆可以用來燒火,還能製作粗飼料。
飼料、化肥留著自用,醬油和豆油賣到關內去,還能賺上一筆。
剛剛修建的水泥路派上了用場,家家戶戶都是大豐收,都需要曬糧。
李徹堅持將水泥路修寬,此刻正好方便百姓們曬糧。
然而,一件讓李徹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殿下,庫房內的銅錢不夠用了。”錢斌突然來到李徹身旁,耳語道:
“百姓們手中的大豆已經足夠他們過冬,您之前還許諾了他們,王府收購多餘的糧食。”
“咱們王府的銅錢本就不多,其中大部分都用來給官吏、工人、士兵開俸祿了。”
“您看要不要停止收購百姓手中的糧食,讓他們自行買賣,或者存起來?”
李徹聞言,皺著眉搖頭道:“幾個月前的承諾,轉頭就不兌現,那我這個奉王還有什麼公信力?”
“不管怎麼樣,一定要買!庫房裡的錢不夠,就先給百姓們打欠條!”
“這”錢斌麵露為難之色。
隻有他這個奉國大管家才知道,奉國的財政情況有多難。
從李徹就藩開始,奉國戰事就沒停過,加上大興土木,又賑濟百姓。
從關內帶來的錢早就花光了,契丹、高麗那裡搶來的也是杯水車薪。
銅幣的製作還未搞定,奉國一直處於極度缺錢的狀態。
“殿下,您再考慮考慮,官府給百姓發欠條,這種事聞所未聞啊。”
錢斌實在是無法理解李徹的想法。
自古以來,官府缺錢了,隻需要早收多收百姓的稅賦,哪有向百姓借錢的道理?
李徹搖了搖頭,剛準備回答。
身後突然傳來一連串的馬蹄聲,一名哨騎高喊:“殿下,去關內的商隊回來了!”
“哦?”李徹麵色鬆緩下來,“好了,不用打欠條了,本王的財神爺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