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是忌憚小姐在護國軍中的聲望嗎?
解安剛剛接過令箭,就聽到秋白拿起最後一個令箭,高聲道:
“楊璿為中軍統領,節製兵馬一萬!”
“親衛軍、騎兵營、具甲營、神機營、東風營並入中軍,由奉王殿下親自指揮!”
越雲、王虎、花嬴等將領翻身下馬,齊聲應道:
“喏!”
大軍兵分四路,穿過朝陽城四個城門,最終齊聚東城門外。
此地,早有高高的拜將台築起。
狂風獵獵,吹得一片軍旗作響。
李徹從王攆上走下來,看向眼前的拜將台,齊齊舒了口氣。
他轉過頭,看向身後眾將:“諸位,和孤一起。”
霍端孝帶頭,王三春、賀從龍、解安、楊璿四將隨行,跟著李徹一步步登上了拜將台。
高台之前,是十萬奉軍將士。
高台之後,是落日餘暉下的朝陽城和二十萬奉國百姓。
李徹環伺四周,高聲道:“將士們!”
唰——
十萬奉軍同時抬起手中武器,同時落下,以此來回應他們的王。
“高麗小國背信棄義,僭越稱帝,殺我使者,辱我國朝!”
李徹高聲喝問:“我等當如何?”
“殺!殺!殺!”
十萬人齊聲高喊,聲勢震天。
李徹又問:“犯我奉國者,該當如何?”
“誅!誅!誅!”
李徹輕輕點頭,拔出腰間佩劍,指天吼道:“傳我王令,征討高麗,滅其朝食!”
十萬人高舉手中武器,嘶吼之聲衝破雲霄:
“滅其朝食!滅其朝食!”
拜將祭禮過後,全軍出發。
奉軍良將儘出,負責看守後方之人從諸葛哲、賀從龍組合,變成了諸葛哲、王老四組合。
王老四是唯一能讀進去書的草根武將,對兵法有所了解,進步神速。
再有諸葛哲主持大局,錢斌、陶潛、劉業等賢臣查缺補漏。
如今奉國有了其他城池做屏障,朝陽城所處的位置便沒什麼危險,倒也不必留下重兵看守。
李徹隻留下了王老四和三千朝陽軍新兵,其餘兵馬傾巢而出。
五路大軍合計十萬人,其中隻有四萬人是純正的奉軍,其餘皆是蠻兵和輔兵。
還有五萬百姓和外民組成的民夫部隊,負責押運糧草、運送輜重、喂養馬匹等雜物。
浩浩蕩蕩十五萬人從朝陽城而出,號稱二十萬大軍,直撲高麗邊境。
繼北伐契丹之後,奉國第二次大規模對外戰爭拉開了帷幕。
東征高麗!
。。。。。。
十五萬大軍人數太多,李徹也是第一次指揮這麼多人。
雖然將這些人分為五路,每路各有一個統帥,但麵臨的問題仍是不少。
糧草輜重、行軍紮營、吃喝拉撒等等,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當放大到十五萬人身上時,便成了一個巨大的工程。
冰天雪地趕路更加艱難,更彆提軍中還有火炮、臼炮這些大物件。
這就間接導致大軍開始的行進並不快,第一天隻走出了二十餘裡地。
好在李徹有天賦,霍端孝、賀從龍等人也都有帥才,對大規模行軍的熟練度逐漸升高。
從一天二十裡到一天三十裡,再到一天五十裡
隨著奉軍的行軍速度穩步提高,距離高麗邊境也越來越近。
隻是朝陽城到安東城的距離實在太遠,幾乎跨越了整個遼寧省。
李徹也沒有太過焦急,東北的冬天漫長,高麗內亂也絕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平息的,自己擁有充足的時間。
在十天之後,李徹率軍抵達遼陽城。
修整了三天過後,又行軍了十天,終於行到了安東城下。
李徹站在安東城外的一處山坡上,拿著千裡目向城頭看去。
卻見城池旌旗獵獵,城門緊鎖,無數高麗士兵站在城牆之上。
高麗王也不是傻子,知道李徹大概率會趁機犯境,在安東城留下重兵把守。
李徹放下千裡目,輕笑道:“倒是有些底蘊,國內都亂成那樣了,還能湊出這麼多兵馬來。”
身旁霍端孝試探著問道:“殿下,要不要趁其不備,速攻城牆?”
李徹搖了搖頭:“不必,強攻必有死傷,我奉軍將士的命可比這群高麗棒子高貴得多。”
“我大慶乃是泱泱大國,講究的是道義,豈能做不宣而戰的事?”
霍端孝聞言沉默了片刻。
李徹扶著腰間佩劍,目光睥睨地看著腳下的城池:“拉開架勢,敲響戰鼓,告訴城裡的高麗棒子。”
“索他們命的奉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