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這才放下心來,奉王果然是仁德之君,一諾千金。
李徹安撫了高麗降兵一番,便讓手下安排城防去了。
這群降兵有兩三萬人,加上城中的民夫、百姓七八萬,共有十萬之眾。
十萬俘虜不是個小數目,不好好安撫一下,光是看管就是一個大問題。
李徹向奉軍下令,嚴禁他們擾民,更不得行殺戮、劫掠、強搶民女之事。
又讓贏布帶著親衛軍充當巡邏隊,在城中巡視不法行為。
這十萬人是極好的勞動力和兵源,李徹之所以一直沒有強攻,除了要完成‘圍點打援’的計劃外,就是為了得到這批勞動力。
畢竟高麗這小國沒什麼值得自己在意的資源,那高達三四百萬之多的人口,反倒是最值錢的。
無論是前生還是今世,對於生活在高麗這片土地上的人的態度,都稱不上痛恨,頂多算是討厭。
兩國之間有過戰爭,但戰爭的罪魁禍首其實還是‘世界燈塔’漂亮國,而非主動意願。
這群棒子就是嘴巴賤點,動不動喜歡偷點東西,倒不至於讓自己趕儘殺絕。
說白了,就是立場的問題。
對於非小日子的外族,李徹願意貫徹融合政策,先用《九等民爵製》約束,讓他們主動融入奉國之中。
這種手段已經是相當柔和了,至少比元朝的四等人製和滿清的剃發易服,要人性化得多。
安頓下來後,李徹開始巡視這座城池。
這座名為安東的城池,曆史非常悠久,距今18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先民勞動、生息、繁衍在這塊土地上。
由於地處邊陲,又靠近大海,曆朝都是軍事要塞,兵家必爭之地。
新中國成立後,安東城易名為一個更加熟悉的名字,丹東!
想到這裡,李徹腦海中就響起一首bg:你從丹東來,還我一場雪白,想吃廣東菜~
在前世,丹東是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
處於遼東半島東南部,瀕臨鴨綠江與黃海的彙合處,和朝鮮隔江相望,地理位置相當重要。
丹東不僅是戰略要地,又富含水資源和礦物資源,是遼寧省最重要的成礦帶之一,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之前為了救楊忠嗣,自己占領過這裡一次,但後來在和高麗談判時,又主動歸還了。
那是因為那時候奉國的地盤太少,根本不足以掌控這裡。
現在則完全不同了,奉國已經有了接管這裡的能力,自然要將這座城和周圍的土地牢牢掌控在手中。
站在城牆之上,望著遠處的鴨綠江,李徹喃喃自語道:
“安東城,不好聽啊。”
“還是叫回丹東吧,免得將軍找不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