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內宅,盛老太太把墨蘭和如蘭都叫來了一起用飯,王若弗也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華蘭也就大概能猜到剛才發生了什麼,對此她是樂見其成的,她也不喜歡林噙霜的一雙兒女,但也覺得自己親娘那樣碎碎念不像樣子。
……
飯桌上什麼都沒有發生。
用飯過後,盛紘讓兩個兒子回去溫書,繼續和已經入仕的姑爺聊朝堂上的事。
而在壽安堂,盛老太太也讓墨蘭和如蘭都先回去了,拉著華蘭的手,絮絮叨叨地說著家常話,不舍之情溢於言表。
又過了一個時辰,天色也不早了,梁曉和華蘭告退,離開了盛家,回了永昌伯府。
剛進秋爽齋的大門,梁曉就說道:“娘子,咱們明日去英國公府拜訪。”
華蘭乖巧地點了點頭,說道:“我再清點一遍禮品。”
梁曉放心地將瑣事交給了自己媳婦,轉身去了外書房,思考到了英國公府後要如何表現,以及英國公對韓大相公提出的京畿衛士,又是怎麼看的?
若隻是簡單粗暴地劃分,英國公是武勳之首,肯定是舊有體製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可梁曉回想起宰執們逼宮的那次大朝會,英國公也跟著文臣跪了下來,勸陛下過繼宗室為嗣。
這樣看來,英國公並不是單純的“武勳話事人”,否則他完全可以置之事外。
那麼,他是不是武勳集團中的改革派呢?會不會和文官中的改革派達成共識,嘗試著做一些改變呢?
梁曉覺得需要考慮的東西太多了,思前想後,最後還是放棄了從英國公嘴裡套話的打算。
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如今的自己大概率玩不過英國公這樣的老狐狸,被看穿了反而不美。
梁曉覺得自己是根正苗紅的勳貴子弟,又是他們這一代人中最為出挑的,應該會被英國公當做自己人吧?應該會得到一些暗示吧?
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英國公竟然什麼都和他說,也什麼都敢說。
……
第二日,英國公府。
梁曉和華蘭抵達英國公府後,華蘭就被國公府的丫鬟婆子請去了內宅,去見英國公夫人。
梁曉則跟著一位老管家去見英國公。
來之前,梁曉甚至想過,自己會不會連英國公本人都見不到,英國公派兒孫招待自己。
若是如此,則萬事休矣。
如今看來,英國公還是挺重視自己的,還願意親自見自己。
見到英國公後,梁曉恭敬行禮,不敢怠慢。
行禮過後,他剛要說些廢話,拉拉關係,就聽英國公直接說道:“四郎,韓大相公的奏疏內容,你應該也知道了,府兵製,以及京畿衛士,你是怎麼看的?我要聽實話。”
梁曉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略微猶豫過後,他點頭說道:“晚輩認為,可以嘗試。”
英國公麵無表情地道:“說說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