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鏈接?
實體按鍵和操縱杆?
聽完米洛這番介紹,顧維眨眨眼,臉上露出了一絲詫異。
好家夥
他還以為這個時代的機甲都和《環太平洋》電影裡的那些一樣,百分百都靠意念或者說大腦的控製呢。
結果沒想到除了神經連接之外,居然還有原始的按鍵操縱模式?
或許是看出了顧維的疑惑,米洛便解釋道:“顧維,首先你要搞清楚,遠程控製和神經連接其實是兩概念。”
“遠程控製通俗點說就是把遠處的畫麵投放到你麵前,而神經連接則需要更高的技術力——前者是數據,後者是意識。”
“在機甲最先問世的時候,神經連接的還沒有發展成熟——當時意識傳輸的極限就是虛擬現實遊戲,也就是遊戲艙或者頭盔那類需要在靜置環境下使用的偏小型頭戴設備。”
“所以最初的機甲都是以駕駛員通過控製台的設備操縱為主,那時候除了輔助智能之外,後方通常還會安排數百人的直男團幫忙進行分析或者決策。”
“所以機甲最早誕生的品類隻有兩種,分成是遠程型的鍵位操縱,以及載人型的鍵位操縱。”
“直到後來相關技術得到了突破,機甲才又誕生了神經控製的全新模式。”
顧維聽懂了。
原來如此
簡單來說就是有個遊戲愛好者手上有c又有s5,但在最開始的時候呢,最喜歡玩的遊戲隻支持鍵盤。
後來遊戲廠商更新了版本,允許手柄接入,遊戲愛好者既可以用c+手柄,又可以用s5+鍵盤。
c=載人機甲
s5=遠程控製
鍵盤=傳統操作台
手柄=神經連接。
其中s5(遠程控製)和c(載人機甲)雖然各有不同,但在玩家樣本足夠多的情況下,其實並沒有決定性的差異——不是說你個一周目被虎先鋒兩刀砍死的馬嘍,從c換到s5就能無傷過九禁大聖了。
可鍵盤(傳統操作台)和手柄(神經連接)就不一樣了。
有些人用手柄就能打出特流批的操作,但一換鍵盤就瞬間變得巨菜無比,而且數量還不小。
換而言之。
有些人相信自己的腦子,有些人更相信自己的雙手。
除此之外。
顧維一開始還在心想雙手的反應速度怎麼能和大腦相比,但隨著米洛的解釋他自己也主動想通了:
以星海文明的科技手段,將人體的反應速度縮短到某些極限應該並不困難——自己血都快噴光了都能分分鐘被救回來呢,為了避免自己不適槿用的還不是最高效的方法
當然了,理解歸理解,哪種模式適合自己顧維就真不懂了。
於是他摸了摸下巴,決定尋求米洛的幫助:“船長,我對機甲這東西連一知半解都談不上要不你給個建議唄?”
“我的建議?”米洛思索了幾秒鐘:“入門機甲基本上都是載人型,所以類型方麵倒是沒啥好選的。”
“至於模式嘛顧維,你手速如何?——我是指在你的文明圈裡的打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