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讀者肯定對傑西卡的波西米亞身份感到困惑,其實這也是一段很有意思的曆史涉及到傑西卡為什麼對帝國失望。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國家的民族主義者為從大帝國手中解放家園而戰。一種叫做軍團的組織便應運而生。這個軍團,實際上就是由當時的民族主義者們組成的雇傭軍集團。隨著歐戰的爆發,沙俄帝國的波西米亞族居民看到了將奧地利帝國一部分變成自由獨立的民族國家的機會。
為了證明他們對協約國事業的忠誠,波西米亞流亡者們組成了一支軍團,並於1914年10月加入了東線,傑西卡的曾祖父蓋達將軍就是軍團領袖之一。
當那場革命爆發時,軍團有大約50,000名士兵,其中許多人曾在沙俄和奧地利軍隊服役。
隨著帝俄的崩潰,軍團滯留在了前線。但是這些人仍然熱衷於解放他們的家園,並且計劃前往其他方向繼續戰鬥。但這樣一支寶貴的生力軍對於當時盤踞在這裡的各方勢力來說都彌足珍貴,即使不可能收編為己所用,也沒有人希望他落到了對方的手裡。
於是波西米亞軍團的撤離計劃在一開始受到了重重阻力,特彆是當時正在麵對協約國的壓力的eu聯邦,他們絕對不會允許把這麼一支戰鬥力極強的軍隊放歸西線。
最終,革命的社會革命黨同意波西米亞兵團離開,但離開的方式得他們說了算。
首先有一個條件——波西米亞軍隊必須發誓保持中立。除自衛軍團士兵不能開火。其次,兵團不能從前線離開,而是要從6000英裡外的太平洋沿岸乘船離開。
雖然條件非常苛刻,但這是波西米亞兵團離開的唯一途徑,他們最終接受了現實。
三月份波西米亞軍團準備乘火車離開。當年五月,一名特蘭西瓦尼亞戰俘襲擊了一名軍團士兵,這名戰俘被該軍團處以私刑。
隨後當地社會革命黨政府逮捕了波西米亞軍團的警衛。但是在軍團士兵眼中,警衛是無辜的。
於是,三千名憤怒的軍團士兵奪取了該鎮的控製權,並從當地軍需處繳獲了800件武器。接下來訓練有素、久經沙場的軍團成為了白軍力量。他們的部隊一個接一個地控製了該地區的車站。沿途搜集槍支彈藥來武裝他們乘坐的火車,並擊敗了意圖控製鐵路交通線的革命者。為保證他們的旅途暢通,軍團還聯合了其他反對派力量,特彆是像白軍和哥薩克。
divid="gc1"css="gntent1"script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catch(ex){}/script而作為回應,社會革命黨特意派遣了一輛“波魯潘諾夫戰士”號裝甲列車負責鎮壓事宜。
但出乎意料的是,捷克軍團不僅擊敗了進攻,還俘獲了那輛裝甲列車。軍團俘獲了這列裝甲列車並將其重新命名為雛鷹號(orik)。
雛鷹——也成為日後傑西卡的座駕機甲名稱。
得到列車後,軍團對火車進行了改裝,用兩門76.2諾登費爾特速射炮,進一步加強了其火力。軍團隨後憑借這列火車控製了鐵軌,打通了他們回家的道路。
整個撤退過程中,波西米亞軍團儼然成為了東方大地上的另一股強橫的軍事力量。他們急切地想要回到家鄉,甚至不惜為此攻擊白軍盟友。這也讓前來接手的布列塔尼皇族對其非常不滿。
接下來軍團就成了風箱裡的老鼠——一麵被帝國軍毆打,一麵被東進協助革命的波蘭軍隊毆打。最後在哥薩克的疏通下,帝國總算同意在南方草原劃出一塊約一萬平方公裡的保留地供這些波西米亞人居住,至於建國?鑒於帝國在華沙城下兵敗,等打回去再說吧。
這以後近一百年,這5萬多波西米亞人就在帝國落地生根,發展成了30多萬人的聚落,以服役血稅換取帝國不定期的糧食金錢補貼。
但對於任何獨立思想,帝國都秉持著重拳出擊的理念,波西米亞人不許懸掛自己的三色旗,不許說波西米亞語隻許說法語。
不僅如此,波西米亞人還被迫向帝國移交了他們從搶劫來的幾車沙皇金條。作為交換,帝國簽署了一項協議,承認波西米亞人是帝國臣民,正式加入帝國國籍。
軍團已退出戰爭,但仍在外國人的土地上,麵臨不少櫻花國支持的土匪的騷擾——儘管他們聲稱進入這裡是為了解放人民。
這就是皇帝為什麼派傑西卡來監視魯路修的另一個原因——這些波西米亞人和十一區人血海深仇肯定不會支持恐怖分子。
但皇帝不明白的是,波西米亞人根本就不想當什麼帝國臣民,成為獨立國家才是他們想要的。
/body/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