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與俄羅斯之間的曆史糾葛深厚而複雜,跨越幾個世紀,充滿了戰爭、占領與反抗。
自17世紀起,兩國圍繞領土控製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波蘭立陶宛聯邦多次攻入莫斯科。進入近代波蘭被瓜分,俄羅斯帝國成為了主要侵占者,實施了一係列打壓波蘭文化和自治的政策。二十世紀初,革命也未緩解這種緊張態勢,反而加劇了動蕩。
不過有趣的的是,蕾拉卻能在這兩股勢力間保持平衡。
作為革命者,由1/4德意誌血統的蕾拉毫不留情的鎮壓普魯士,將整個沿海地區都送給波蘭,甚至被波蘭議會加冕為榮譽國王。
但作為布萊施高家族唯一活著的家主,蕾拉的特殊性還在於,她們的家族曾經和沙皇家族聯姻,而哥薩克效忠於沙皇,所以蕾拉也算是莫妮卡的契約主君。
談到這些必須要討論歐係布列塔尼亞也就是沙俄地區的體係。
沙俄帝國時代的羅斯人中被分為四個等級:貴族、商人、哥薩克和農民。而高加索人,韃靼人等少數民族則被稱為外籍人。
在所有羅斯人中81.6%的人是農民,9.3%的人是商人,6.2%的人是軍人,隻有0.9%的人是貴族,其中包括0.6%和神職人員0.3%。
在8800多萬農民中,有一多半是農奴,剩下的則是被限製在土地上的農莊農民(絕大多數)和自由的富農(少數)。
等級向階級的轉化是近代化成功與否的試金石。
18世紀伴隨著俄國等級製度迅速建立,彼得一世時期,從子承父業的供職者中形成了貴族等級,從工商業者中形成了小市民等級,從下層供職者和國家農民中形成了國家農民等級,從私有農民等群體之中形成了農奴等級,從不結婚的和結婚的僧侶中形成了僧侶等級。
葉卡捷琳娜二世頒布的城市和貴族特權敕書確立了俄國等級製度的法律地位。1832年的法律彙編對其再度確認,19世紀等級製度發展到頂峰。在1918年革命中飽受重創再被帝國繼承一直走到今天。
divid="gc1"css="gntent1"script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catch(ex){}/script家族上庫魯傑夫斯基原本是波蘭在冊哥薩克,赫梅利尼茨基起義期間因殺死無數波蘭騎士,忠心耿耿,被沙皇任命為頓河阿塔曼。
除了頓河本地,還有一處是庫魯傑夫斯基家族的龍興之地,他們世代居住在頓河和伏爾加河兩條河流的交界處的瓦達瑞泰河穀,是一支大約在百年前皈依正教的哥薩克歸化民,其來源到底是波蘭人還是克裡米亞韃靼人無人關心,反正皇都官僚都以哥薩克稱呼他們。
一百多年時間這支哥薩克一直以為沙皇當兵為自己的職業,從拿破侖到eu軍,他們和西部的朋友可以說結下了血海深仇,這也是莫妮卡無論如何不願意追隨魯魯修的一個重要原因,用她的話說:
“我不能容忍幾百年的榮譽變成虛無!更不能忘記幾百年的血仇!”
在銷魯魯時代,修奈澤爾皇子以免除賦稅的條件,和管理他們的庫魯傑夫斯基家族達成協議,讓這群人入營宣誓服役,從此他們又成了帝國的柱石。
經濟方麵小麥出口是庫魯傑夫斯基家族重要的經濟來源。帝國能夠提供的另一重要好處是廉價的農業貸款和化肥。庫魯傑夫斯基家族則可以控製大量的歐係布列塔尼亞小麥出口份額,從而通過糧食進一步增加帝國的話語權,穩固自己和資源國家之間的關係。
這也是為什麼東部歐洲選擇支持蕾拉的原因,因為他們的農產品和庫魯傑夫斯基家族是競爭關係。
凶悍的兵源,獨立的經濟來源幫助這個最晚加入八大家族的世襲貴族一直居於帝國權力中心,甚至還幫助哥薩克的女婿海蘭德親王成了銷魯魯和vv之外唯一活下來還沒被geass操縱的皇家直係親屬。
而他們作戰的主要對象,就是號稱eu之盾的波蘭,說白了從公元十三世紀到今天,巴莉亞的東布羅夫斯基家族和庫魯傑夫斯基家族已經打了足足七百多年。
/body/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