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我先采集腳印和指紋,看看能不能有發現。”
劉國棟點點頭,凶手在此第二次拋屍,肯定會留下痕跡,再加上沒有晨練遛彎的人破壞,采集到腳印的可能性非常大。
但是指紋的話,可能性就比較小了。
現在的天氣溫度較低,一般人外出都已經戴了手套,何況拋屍的凶手。
昨天他們做現勘的時候,也沒有發現指紋之類的證據。
陸川昨天就在圍牆外勘察過,對地麵的情況有印象。
所以,現在一眼就能看出地麵的變化。
雜亂的腳印深深印在積雪中,靠近圍牆根有明顯用力蹬踏的痕跡。
拿出標尺,照相機,陸川開始拍照。
很快,一組淩亂但是清晰的腳印就被提取完畢。
“按照腳印的方向,對方是從西邊過來,然後原路返回。”
細致的說,足跡分析包含兩個方麵的領域,一是根據腳印的形狀、大小、深淺分析腳印所有者的性彆、年齡、身高、體重等基本特征。
另一個方向就是足跡追蹤,也叫做步法追蹤,這是一種動態足跡分析方法。
根據罪犯足跡形態特征和步法特征,結合調査、訪問,査明罪犯的來去蹤跡。
步法追蹤是一種經驗科學,從民間“碼蹤”經驗總結發展而來,經過多年研究,形成的根據步法進行人身同一認定的鑒定技術。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足跡特點與行走規律,是很難改變的。
比如外八字、內八字,再比如羅圈腿、型腿。
高超的足跡分析能從腳印的輕重、步態、步幅、虛邊、壓力、帶土等情況,分析出人的性彆、職業、身材、習慣、年齡、身體特征等。
其中,最容易判斷的是身高體重。
通常來說,腳印長度等於身高的七分之一,當然這隻是籠統的說法,具體的計算公式是身高等於腳印長度乘以6.876。
而不同年齡段的作案嫌疑人,腳印也有不同年齡階段的特征。
比如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步子短,腳印瘦小,腳印之間的距離往往不規則,骨縫細小,腳印整體感較強,步行的路線往往彎曲。
而青年犯罪嫌疑人多數情況下腳印大,步子跨得大,腳印之間的距離均勻,走直線。
中年犯罪嫌疑人又有不同的特點,走路穩、慢,腳印間的距離相較青年時代會變短。
年邁的犯罪嫌疑人步幅變得更短,足跡中腳後跟的壓力比腳掌重,骨縫變寬,腳印整體感會變的稀疏,有一種輕飄飄的感覺。
同時,如果現場犯罪嫌疑人步伐混亂,腳印間距離不勻,說明嫌疑人可能精疲力儘,或者已經受了傷。
積雪上的腳印,雖然淩亂,但是後跟凹印很深,前掌淺,說明嫌疑人腰板挺直,體態很好。
凶手第二次拋屍,雖然讓辦案的壓力驟增,但是相應的,凶手也留下了更多的更明顯的痕跡。
“小陸,你先采集腳印,我給秦隊彙報一下凶手足跡的方向,看看能不能做一些追蹤。”
“好的師父,我這采集完,我們對周圍再進行一次勘察。”
昨天上午案發後,現場方圓一公裡內的所有物證都被采集回去。
現在再走一遍,如果有發現,那就有跟凶手發生關聯的可能。
比如凶手拋屍後抽了一根煙,那就在好不過了。
這就相當於嫌疑人自己把自己送進了局子。
但是,事與願違,凶手顯然沒有露出這麼明顯的破綻。(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