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江從事法醫工作這麼多年來,見過各種各樣的屍體。
水泡的,火燒的,晾曬的,土埋的,什麼樣的屍體都見過。
但是這次案子的屍體,暴力手段活活剝皮的,還是第一具。
人體的痛覺神經,其實是集中在真皮層的,肌肉和脂肪裡是沒有痛覺神經的。
也就是說,被害人最痛苦的時候其實就是凶手在剝皮的時候。
之後混身皮膚被剝乾淨,在地上爬行,其實並沒有痛苦產生。
但是看著自己的血肉在爬行,那種恐懼應該是無以言表的。
“還有嗎?”
“還有一點,我們在死者血液裡檢測到了鎮靜劑的成分,大概就這些了。”
“好,
劉國棟乾咳兩聲,直了直身體:“現勘這邊的線索不太多,首先是指紋。”
“我們在案發現場一共發現了十三枚指紋,並且全部鑒定成功。”
劉國棟操作投影儀,上麵是指紋的鑒定比對結果:“都是木材廠內的員工。”
“這些指紋采集的位置都是方木,或者廠房內的叉車等工具上,在屍體和人皮上並沒有采集到指紋。”
“結果出來後,我們和行動二組也確認溝通過,這些人昨天晚上都在宿舍休息,現在來看,並沒有作案的時間。”
“另外一個是熱拚上的微量物證。”
自從刑偵支隊建設了微量物證分析實驗室,基本上每個案子都能用上。
比如上一起垃圾場內的拋屍案,就是在裝屍體的箱子內,發現了北山區域特有的粘土,才鎖定了北山這個位置。
雖然從最終破案的結果來看,這個線索並沒有起到大作用,但是凶手卻一直北山宿營過,如果沒有其他的線索,那這就是最重要的線索了。
“我們在皮膚上采集到了一種纖維物質,應該是某種衣物,或者棉織品的纖維組織。”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凶手是怎麼把人弄進木材廠的?”
“他的衣服在哪?”
“這個問題,我和任強組長探討過,他有有些猜測,我這就不細說了,再說另一條線索,足跡鑒定分析結果。”
“凶手在現場留下的腳印,陸川那邊非常詳儘的分析,結合凶手在剝皮過程中,飛濺到牆壁上的血跡,我們大概還原了凶手的一些特征。”
“成年男性,身高在在一米八二到一米八四之間,年齡在25歲到30歲之間,腳印之間的力度對比明顯,腿部肌肉發達,血跡飛濺的高度和噴濺到牆壁上的痕跡說明凶手手臂力量很強,對方身體素質極好,體重在一百公斤到一百二十公斤,體脂率較低,應該是非常健壯的體型。”
正常的足跡分析,不太能能夠分析出對方的體型,比容胖瘦這些特征比較難判斷。
可是結合血跡形態分析的結果就不一樣了。
凶手殺人過程中的噴射的血跡形態,不僅可以判斷出當時凶手出刀的角度,也可以判斷出力度。
“還有根據地麵上的血跡,和牆麵上噴射的血跡方向,我們判斷凶手當時應該是背對牆麵,強迫死者跪在地麵上,從後背開始剝皮。”
一邊說,劉國棟用雙手做了一個示範的動作。
秦勇聽了這個彙報,心裡的壓力驟然減輕了一些。
凶手的身高、體型特征有了,排查的時候就有了方向。
尤其是,一米八二到一米八四,孔武有力的形象,會讓後續的工作簡單不少。
接下來是行動組這邊彙報。
行動一組,孫軍這一組人主要負責周邊的走訪調查還有監控視頻的調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