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世的中國,每年戛納電影節的時候,往往會傳出某條新聞:“XX主演的XX電影登上了戛納電影節場刊”,再搭配上精致的圖片,一聽就非常的高大上。
實際上這都是忽悠傻子的套路。
場刊顧名思義就是電影節現場的刊物,它由一本叫做《每日銀幕》的雜誌舉辦,在電影節期間,每日一期,在現場免費贈送。
它刊登著關於電影節的各種信息,電影的資料、幕後、評論,以及……廣告!
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麵打廣告,明碼報價,幾萬塊就可以搞定,你要是肯出到十幾萬,封麵也上得。
場刊中最重要的,就是最後一頁的“場刊評分”。
這個評分由八到十二家媒體的影評人組成的團體打出,從一叉到四星分為5個檔次,滿分四分。
這個打分,被認為是金棕櫚的風向標!
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卵用。
比如,2014年,《阿黛爾的生活》橫空出世,拿到了3.6分,創下場刊打分記錄,最終如願拿到金棕櫚。
而兩年後《托尼·厄德曼》打破紀錄獲得3.7分,卻連個毛都沒拿到。
那一次拿到金棕櫚的《我是布萊克》,隻有2.4分。
總而言之,戛納電影節的場刊,就是個扯犢子圈錢的玩意兒。
但國內的片商卻利用這個扯犢子的玩意兒割了不少韭菜。
現在,場刊給《少林寺》打分了。
3.5分,震撼全場!
這是有史以來的最高分,《少林寺》劇組的人都激動壞了,連《俠女》劇組的人都跑來道賀,身為中國人,與有榮焉。
大家都是第一次來戛納電影節,不懂這裡麵的套路,還以為《少林寺》要拿大獎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