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覺坤有點悔不當初,他做夢都沒想到新藝城居然如此牛逼。
但新藝城雖然牛逼,卻麵臨著和白楊公司爭熱門檔期的問題。
白楊電影公司的片子雖然少,但楊葉、陳龍、洪京寶都是怪物級彆的。
一旦和他們幾個撞檔期,就要碰個元氣大傷,所以新藝城極力攛掇雷覺坤另組院線。
楊葉想阻止雷覺坤另組院線,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嘉禾和邵氏的戲院全買下來。
不過這樣很難,不是錢的問題,嘉禾還沒有死心,而邵逸夫根本不差錢,他對電影有很深的執念,即便一年後邵氏院線被潘迪生接盤,邵逸夫也是隻租不賣的。
而且,戲院多了並非好事,經營成本會成倍增加,到時候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潤,最好的辦法就是關掉地段重複的戲院。
但你把這些戲院關掉的話……想做這門生意的人,又會跑出來建戲院。
比如雷覺坤,還有不死心的鄒文懷和邵逸夫,這踏馬根本就是在套娃!
所以楊葉選擇搞一個院線聯盟,有錢一起賺!
見過鄒文懷和何冠昌後,楊葉又馬不停蹄地去見了邵逸夫,也是同樣的說辭。
雷覺坤本來還一副乾坤在握的感覺,忽然之間,楊葉給他來了一招釜底抽薪。
院線聯盟一旦形成,他再組院線就毫無必要了。
楊葉又請雷覺坤吃了一頓飯,對雷覺坤想跑的事隻字不提,隻是闡述了一番搞院線聯盟的初衷。
然後,換股的話,是以公司的形式換股,等於說雷覺坤同樣可以從嘉禾和邵氏的院線中獲取利潤。
雷覺坤聽完此言,也就再無異議,這個結果對他來說,甚至比他租賃嘉禾院線的計劃要好。
總而言之,各方達成了一個多贏的局麵。
由於對股權的分配沒有異議,便開始擬定細則。
主要有三個方麵:
第一,今後每家戲院上映的電影數量會大大增加,這麼多電影要如何排片?
這方麵,當初白楊和麗聲合並的時候早就擬好了方案,這幾年合作也沒什麼毛病,照著施行就行了。
簡而言之就是要保障院線的總體利潤,至於電影公司的利潤,那就憑你自己的本事了。
票房打不過,怨天尤人也沒用。
第二,組建聯盟之後,戲院規模超過八十家,好多戲院都擠在一起,熱門地段自然無所謂,冷門地段就嫌浪費。
經過協商之後,三家院線各自讓步,一共拿出十二間地段不太好,而又重疊的戲院,改建為二輪院線。
所謂二輪戲院,顧名思義,就是電影在首輪戲院下檔之後,以折扣價格放映電影的電影院。
一般票價會比普通影院便宜一些,而且一張票可以在當日無限次進出,中途吃飯逛街都行,想進哪個廳看片都可以,不劃位置。
第三,開放加盟!理論上香港所有的戲院都可以申請加入院線聯盟,但是聯盟會對你的戲院的位置,戲院的設施進行考量,以確認你有沒有加盟的資格。
獲得加盟的戲院將有資格放映各大電影公司的新片,但每年必須向聯盟繳納一筆加盟費。
1983年12月12日,白楊、邵氏、嘉禾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邵逸夫、鄒文懷、楊葉、雷覺坤共同出席,宣布組建香港院線聯盟,今後各大電影公司製作的電影,都可以在院線聯盟放映,不再區分院線。
這在娛樂圈是地震一般的大事,吸引了上百家媒體到場,競相報導。
許多電影人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當然,大多是開心的送祝福。
其實這些電影人大多是半喜半憂的,喜的是自己的電影可以在更多院線上映,憂的是現在院線穿一條褲子了,如果搞壟斷的話,製片公司毫無反抗的能力。
12月15日,新藝城出品《陰陽錯》成為第一部在院線聯盟上映的電影,票房大收1660萬,讓新晉導演林嶺東一炮而紅,並登堂入室,成為港片黃金時期的一代名導。
這票房比原時空多了兩百來萬,自然是聯映帶來的效果。
一周後,12月22日,陳龍的《A計劃》接檔上映,票房大收2330萬,比原時空多出近三百萬票房。
《A計劃》還同期在日本上映,票房狂收30億日元,讓陳龍在日本的聲勢達到巔峰。
他那差點丟掉性命的鐘樓一跳,總算是沒有白跳。
……
亞視,跨年演唱會,少女時代將在今晚第一次亮相!
九個小姑娘穿著十分喜慶的紅色演出服,正在後台做著最後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