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恐怖的是年觀影人次,十年間,從最高的280億跌破10億,簡直是跌穿地心。
還有一個事,這個時期有才華的電影人基本沒什麼出路。
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接受國外的投資,然後拍電影去國外的電影展拿獎。
拿了獎之後,再靠著在世界各地賣版權來回本,賺錢。
比如張一謀、凱子哥在八、九十年代的電影,基本都是好萊塢、香港、日本投資的。
所以說,楊葉選擇在在80年代進入內地,可以吃一波紅利。
如果等十年,政策自然變化了再進來,就要從頭開荒!
另一方麵,楊葉是個掛壁,他向內地輸送了技術,這使得內地崛起時間會提前,這也是他現在開始入場的主要原因。
……
楊葉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和香港各大電影公司串聯,又和各大媒體進行溝通。
最終,關於“香港電影分級製度”的議題一拋出來,便如石破天驚,瞬間在港島引發軒然大波。
香港各大媒體紛紛下場發表意見,報紙銷量自然也應聲而漲!
這種事情,大家都是唯恐落後的。
香港兩大電視台也罕見地步調相同,邀請社會各界的知名人士上電視台高談闊論分級製度的好處。
建立電影分級製度,是世界各地電影業的普遍共識。
香港電影已經發展幾十年了,如今更是製霸亞洲,甚至有和好萊塢一戰的實力,建立分級製度的需求已經迫在眉睫。
如果楊葉現在不發動,也會在三年後正式建立。
分級製度越早建立,對電影業的發展越好。
因為,分級製度確立後,電檢尺度自然而然便開始寬鬆。
雖然,會由此導致大批渲染暴力和色情的影片泛濫成災。
但是,香港電影人亦獲得了更為自由的創作空間,從而佳作不斷。
原時空,香港電影的真正繁榮,正是在分級製度確立後的1989至1995這段時期。
隻不過……烈火烹油,鮮花著錦,香港電影人飄了。
各種賣片花,坑投資人,終於觸怒台灣,失去港片最大的市場。
再加上大恐龍一出,香港電影的作坊模式在好萊塢重工業麵前根本就不堪一擊。
於是,瞬間暴斃!
其實,香港電影不是沒有機會的。
那時候港片也在發展自己的特效,《風雲》、《中華英雄》都是很好的特效大片。
不過……沒有戰略縱深,沒有本土市場,根本支撐不起瘋狂燒錢的特效。
……
關於建立分級製度的事情炒得沸沸揚揚,作為始作俑者的楊葉卻隱身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