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固然知道梁川把他引到這個話題的用意,就是為了用彼之矛攻彼之盾,可是在他看來,國家大義與個人小家的榮辱比起來兩著不可相提並論,他不是對自己的先人不敬,而是站在國這有的立場之上表明態度!這才是大忠這才是大義!如果讓他再來一次,他一定也會毫不猶豫地效仿遠祖司馬孚,終身以魏臣自居!
幾個人望向司馬光的眼神無比地複雜,梁川更是哭笑不得,他終明白為什麼這個能舉起石破缸救人的小孩子明明幾歲的時候就比同齡人更善於臨機應變,後來卻被人稱為迂夫子,更是被貼上了固執的標簽。
不是他固執,而是他很明確自己的目的。。
司馬光與王安石論戰之時,司馬光不同意王安石的政見,選擇退出朝堂修史十五年,這明麵上看著是一件十分高風亮節的事情,卻被史家十分詬病。
身為人臣,看到有亂朝綱為什麼不據理力爭,反而明哲保身?這是為的國家還是為的自己的名譽,分明是水路不通走旱路的雞賊作法?等到王安石把國家搞亂了再出來顯示自己的清高,那一開始你去哪裡風涼了?國家需要你的時候你在哪裡?
兩個的爭論進行到此已經可以結束了,趙孟兩人也看出來了,司馬光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固執隻是他的表象,這個人會站在道德與大義的高度來碾壓一切,兩人誰說得有道理也很明顯,在口風上梁川的優勢一覽無餘,司馬光隻是在苦苦地掙紮而已。
梁川本來提著藥與魚菜準備起身朝趙允讓行禮離席的,忽然想到什麼事,又坐了回來,很是突兀地問了一句“司馬光我問你,如果將來有一天宋夏再次開戰之後,我們宋朝大勝從黨項人手中奪回了無數的土地,但是仍無法消滅黨項人,你會怎麼辦?”
梁川自然不是憑白無故問這種奇怪的問題。
司馬光一生有三個標簽,第一個自然就是砸缸,第二個是固執,第三個呢就是一件很愚蠢很無語的天真作法,讓人無法理解,身為一個資深的政治老手怎麼還如此昏聵,那就是在之後的宋夏之戰中把占領的河套地區不講賠償補償的情況下拱手送還給黨項人!
這是司馬光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政治汙點!
司馬光不明白梁川問他這是何意,不過他思量了一下道“黨項人世居河湟間,少五穀,多禽獸,以射獵為事,與各族政權纏鬥上百年,黨項最終形成了‘人人習騎射、樂戰鬥、耐饑渴,其視冒矢石,蹈鋒刃死,行陣若談笑然’的風氣,有唐以來就如同一塊頑石,誰都想踩一腳,卻也誰都消滅不了。”
司馬光酷愛史書,對每一次論戰他總能在書上引經據典侃侃而談,好像古人說的都是不可辯駁的真理一般。
司馬光頓了頓道“幾百年的征伐已經證明,刀劍並不能讓他們臣服,依我之見,能征明他們的隻有禮教!需用我們天朝上邦的禮義來感化他們,我們可以將我們占領的土地歸還給他們西夏,以彰顯我們大國的風範!昔趙佗自稱南越武帝,倔強嶺南,漢文帝即位,赦其大罪,遣單使往諭之,佗稽首請服,累世為臣!武候七擒孟獲,終得蠻王歸降,窮兵黷武隻能落得兩敗俱傷,隻有武力能讓他們真意來降!”
“西賊所侵之地,皆孤僻單外,難以應援,田非肥良,不可以耕墾,地非險要,不足以守禦,中國得之,徒分屯兵馬,坐費芻糧,有久戍遠輸之累,無拓土辟境之實,此眾人所共知也。”這段話翻譯過來大致就是說,這幾塊破地方不能拿來種地,又不方便防守,安排兵馬在這些地方守衛,就是浪費糧食。司馬光的這個邏輯就更讓人哭笑不得了,自古以來隻有守不住的領土,哪有沒用的領土?即便寸草不生之地,也可以作為後方的戰略緩衝區。可司馬光卻認為,大宋得之雖無利,敵中失之為害頗多”。
“與其讓對方老是惦記著想搶回這些地方,不如我們主動把這幾塊破地方歸還給他們,如此則西人忽被德音,出於意外,雖禽獸木石,亦將感動,況其人類,豈得不鼓舞蹈,世世臣服者。”
這種強行解釋的理由實在是讓人無力吐槽。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