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女兒?有你這麼當娘的嗎?”傻柱也被於秋華氣笑了。
於秋華神情猙獰,扯住傻柱的胳膊冷聲說道:“傻柱,彆以為我不知道你的心思,你是看我把女兒養得好,想將我女兒嫁出去,換成彩禮是不是?要不然,你們也不會要這個拖油瓶!!”
聽到於秋華的話,傻柱的肺差點氣炸了。
他見過無恥的,還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無恥的。
“文慧,咱們走!”
傻柱清楚於秋華這種人是不值得講理的,甩開於秋華,拉著何文慧離開了。
因為怕於秋華跟上來,傻柱一直將何文慧送到學校門口,這才停下腳步。
他看著何文慧說道:“文慧,還有一個學期就要高考了,這個時候你一定不能分心,特彆是於秋華那邊,伱不要再跟她有什麼牽連,她要是敢找你的麻煩,你就告訴我跟你菊花嫂子。”
何文慧感覺到傻柱的關心,重重的點頭:“雨柱哥,你放心,我知道這些。”
“好了,進去吧,馬上就要上課了。”
看著何文慧進到校園裡,傻柱這才轉過身往軋鋼廠走去,他覺得應該把這件事彙報給李東來。
於秋華現在盯上了何文慧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四合院裡,也隻有李東來能夠治得了何文慧了。
來到軋鋼廠實驗室,傻柱才得知李東來又出差了,需要兩天時間才能回來。
“劉大隊,我真是有急事,你能告訴我李主任去哪裡了嗎?”
劉大隊認得傻柱,笑著點頭說道:“何雨柱同誌,我告訴你李主任出差的消息,已經算是破格了,至於具體的出差地址,對不起,我沒有權限透露,同時,我也希望你不要打聽。”
“是是是....”傻柱聽到這話,立刻明白過來了,轉身離開了軋鋼廠實驗室。
李東來現在是乾大事的,無論是工作還是行蹤都需要保密。
看來這兩天隻能靠他和於菊花兩人小心應付於秋華了。
....
另外一邊。
李東來確實是出差了,隻是也算不上什麼需要保密的活動,隻不過是前往位於朝陽門外大街關東店的京城自行車一廠。
自行車在解放前已經出現在了京城,三四十年代,京城的大街上已經出現了峻記車行等七八家大型車行,隻不過裡麵擺的都是來自國外的自行車,什麼藍牌、飛利浦、三槍、鳳頭等等。
隻不過價格昂貴,隻有那些富家少爺能夠買得起,性質就跟後世的法拉利跑車差不多。
解放後,為了圓了京城人的“自行車夢”,國內也陸續籌建了一大批自行車廠,其中京城自行車一廠,就是京城最早的自行車廠,它生產出來的“火炬牌”(後來改名為“燕牌”)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京城年輕人買自行車的首選。
後來因為質量、外觀、耐久性趕不上“永久”、“飛鴿”、“鳳凰”等牌子,所以逐漸沒落了下來,最終被關閉。
很多人有個誤解,就是在商品統購統銷的情況下,工廠就可以不關心產品的性能和質量,就可以不參與競爭。
其實國內的供銷係統每年每個季度甚至是每個月都會將銷售的數據反饋回來。
商品滯銷,相關部門就會減少該工廠的訂單。
隨著訂單的減少,工廠所獲得資金量就會減少,工人的福利待遇也會降低,工廠規模逐漸削減,最終停產。
這個時間點,京城自行車一廠正處於下坡階段,采購的訂單逐漸減少,廠裡的工人也開始逐漸分流。
京城自行車一廠的廠長韓波是位老廠長了,從自行車一廠籌建之初就進到了自行車廠裡,對這個自己看著長大的廠子,一點點的沒落,心中挺不是滋味的。
一大早,來到辦公室裡,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工人遞交上來的申請信。
廠長秘書將文件夾放在桌子上,攤開來,小聲說道:“廠長,昨天又有五位工人提交了轉廠申請,他們分彆去了軋鋼廠,木材廠,火柴廠.....”
這年月工人是可以跨廠調動的,隻要接收單位和離開單位同意,就能辦理相關手續。
說完,廠長秘書看著拿起了筆準備在申請信上簽字的老廠長,有些擔心的說道:“廠長,僅僅是這個月,已經有三十多位職工離開了咱們廠,這樣下去,咱們廠非得變成空殼不可,要不,這些申請信,咱們先放一放....”
“小王啊,你的想法我能夠理解,但是咱們廠這幾個月隻發了基本工資,這些工人很多都是一個人養全家的,家裡有老人和孩子等著吃飯。咱們既然養不活他們,就不能阻攔人家尋個好去處。”
韓波歎口氣,毅然決然的在申請信上簽上字。
廠長秘書拿過申請信,等會將轉交給那些工人,他們到那邊辦了入職手續,從此就跟自行車廠沒有關係了。
廠長秘書剛要轉身,韓波突然抬起頭問道:“小王,軋鋼廠那邊的同誌過來了嗎?”
“還沒有....”廠長秘書遲疑了片刻,小聲說道:“廠長,我覺得您還是不要抱那麼大的希望,電力驅動的自行車,在解放前國外就有人研究過,壓根就行不通,還沒有蹬著腳蹬子跑得快,那個李東來簡直就是在胡來,到時候咱們將為數不多的資金花出去,部委再不撥發訂單,咱們廠就徹底的完了。”
在數天前,部委突然請韓波去開了一場座談會,在會議室,部委的同誌表示,京城軋鋼廠實驗室研究出了一種新型的電動自行車,目前技術已經成熟,將需要進行批量生產,這就需要由一家專業的工廠來承擔生產任務。
而部委選中了自行車一廠。
韓波還是比較看好這個項目,畢竟他也聽說過京城軋鋼廠實驗室的名字,那可是國內最大的實驗室。
要是真能跟軋鋼廠實驗室達成合作,生產出新能源電動自行車,那麼京城自行車一廠的窘況說不定就能得到改變。
回到自行車廠後,韓波就召開了廠委會,將部委的意見傳達給自行車一廠的廠領導。
出乎預料的是,那些廠領導並沒有像他那麼激動。
雖然他們都沒有說出原因,韓波也清楚,隨著自行車一廠逐漸沒落,這些廠領導也在紛紛活動,想調到彆的廠子裡,有幾個甚至已經拿到了調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自行車一廠上馬新的項目,他們也許就走不成了。
一個聽起來就不靠譜的自行車新項目,一個是京城的大廠,如何做選擇是顯而易見的。
韓波並沒有責備他們,隻是請求他們在這個關鍵時刻,能夠為這座有十幾年曆史的工廠,為了廠裡那兩千多工人堅守一陣子,等待新項目拿到手,他肯定會放那些人離開。
隻不過,他的保證,那些人到底是不是聽到了心裡,就隻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