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建成葉榆,又稱紫城坐落在蒼山之下,洱海之濱。可以說地理位置極其的優越。古城四麵有城牆牆內為夯土,外披石塊、大磚各一層,城設四門以及四門樓。
自從明代建成之後年來,古城規模和布局基本並沒有什麼大的變化。所以現代來看古城和多年前古人看到的古城基本沒什麼區彆。
古城麵積很大占地三平方公裡,想要一天逛完基本不可能。所以傍晚的時候一家人出發,先去看看西雲書院。
相對於年輕人喜歡遊山玩水,老人更希望自己兒孫有福。比如說像楊東旭和楊東傑這樣的第三代基本上已經成人了,所以老人的目光就放在第四代的人身上。
第四代的小屁孩都在上學呢,所以先去書院沾一沾讀書人的才氣。
西雲書院不是明朝的書院,而是清朝光緒三年建成的。所以建築風格有彆於明代風格鮮明的大理古城。
不過有彆的也有限,畢竟古代的建築基本上都是一脈相承,雖然每個時代各有特色,但傳承的根本都差不多。
古典建築,古韻服裝,在配上古代書院。楊東旭這一行人可以說是賺足了眼球。
雖然現在漢服開始逐漸流行,但基本上都是個人穿。又或者有一些商家做活動的時候,才會有一群人穿著走秀。
像楊東旭這樣大家子穿著旅遊的還是少數的,自然引起了不少的注意。
甚至有小孩子指著蘭溢身上的兒童裝,非要自己父母給買一套一模一樣的。可惜這些衣服都是卓青兒設計的放眼全國你都沒地方買。
“這樣簡約的古風服裝挺不錯的,可以推出幾款走走市場。”楊東旭推著輪椅上麵坐著玄老爺子。
再是不服老的老人總有老去的一天。幾年前還能扛起一袋麥子的玄老爺子,這兩年身體衰敗的越來越厲害。
雖然比起同齡人他這能走能吃的已經算是很好了,但長時間的溜達已經需要輪椅了。
其實像他這樣習武的人,即便到了老年身體健康程度也是毋庸置疑的。死亡隻是因為身體內府的臟器走到了生命的勁頭,筋骨什麼的不會出現走不動路的狀況。
但玄老爺子年輕的時候受傷不少,這些年雖然在楊家村靜養,加上有孫半仙這樣的高明醫生幫著調理。
各種珍惜藥材楊東旭也能搞得到。但老人恢複力本來就差,一些老傷想要徹底恢複基本沒可能,隻能維持現狀。
對於這個玄老爺子自己倒是看的開,總說自己早就該死了。要不是楊東旭發達了用各種藥材幫他續命,估計他現在早就埋進地裡隻剩下一把骨頭了。
溜達一個傍晚,等天黑下來有看了看古城的夜燈。然後找了一家白族菜館吃了一頓白族特色菜,一行人才返回了酒店。
準備今天早點睡,明天早起去看看蒼山,傍晚的時候去遊一下洱海。
所有景點都轉悠一遍基本不可能,那隻能把知名的地方都打打卡,拍拍照片留作紀念。
其實如果可以旅遊根本不用趕這麼急,慢悠悠的溜達也不錯。可惜老人都想家,這才出來第一天姥姥就擔憂自家的雞有沒有喂好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