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的騎射功夫不是假的,在馬背上生活了一輩子,這騎射技術早就爐火純青了,秦軍驛卒四散而逃,頂多就是給他們的逃亡之路上增加一些距離,而最後,還是難逃被射殺的命運,隨著匈奴人戰馬的停滯,可以知道,又一群大秦的勇士為國捐軀了。
這些驛卒,整日奔波在兩軍之間,他們是軍隊的眼睛,身上帶著的,都是前線最為關鍵的情報和消息,而這些無比重要的消息,注定是石沉大海,再也傳不出去了,這也是為何扶蘇的增援軍隊,已經進入北地郡,還見不到一個驛卒的原因,他們全部都被截殺在了半路之上,帶著前線最緊急的消息,被黃沙掩埋。
而這樣的場景,在北地郡邊地各條官道上,都在上演著,匈奴人埋伏在官道的兩側,層層布防,無論是不是大秦的驛卒,隻要是個人,匈奴人全部都會將他們殺死,目的,就是不讓北地郡邊關的情報傳出去一絲一毫。
這些匈奴人尋找偏僻之地的長城缺口,開鑿出一條隱蔽小道,悄然潛入北地郡,而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如此。
甚至,這些匈奴人都穿著秦人的衣服,進行偽裝,一路拿下,都沒有進行搶掠,就是日夜守著北地郡那幾條主要的官道,截殺從北地邊關飛馬而出的那些驛卒。
這些匈奴人,甚至在匈奴大軍抵達之前,就已經提前分為幾批摸進了長城之中,他們奉了匈奴國師和匈奴太子的命令,在戰爭開始之前,便摸進了北地郡,就是為了摸清北地郡的底細,以及阻斷北地郡的消息情報。
為什麼鹹陽收到的八百裡的求援軍情,是從上郡楊翁子手上發出,而不是北地郡親自發出的求援軍情,原因便在於此。
在狼煙四起之際,北地郡主將王通,就已經派人八百裡加急,前往鹹陽求援,八百裡加急的驛卒,身份標識的十分明顯的,這也是一種警示,使沿途之人不敢阻攔,但這,卻也成為了這名驛卒的死亡標誌。
戰事初起之時,北地郡所有的驛卒,全部受命而出,卻沒有一條軍情傳遞出去,這也是扶蘇現在沒有絲毫情報的原因。
匈奴軍隊,要打的就是時間差,除了對付狼煙的手段外,連北地郡後方的軍情傳遞係統,也給你破壞的一乾二淨。
但匈奴人沒有想到,王通一向謹慎,除去給鹹陽送的情報,他還派人向上郡求援,並讓上郡主將楊翁子,以上郡的名義,向鹹陽發出了八百裡加急的求援信號,這應該是不幸之中的萬幸,在匈奴情報阻斷的情況下,多一條線,就多一條出路。
如果沒有王通的謹慎,那北地郡,將徹徹底底的迎來一次災難,沒有軍情傳遞,鹹陽根本不知道邊關發生了何事,估計還是一片安樂祥和的景象,邊關血海滔天,無人知曉,那有何用?
北地邊關幾大主要關城,都被匈奴人的小部分遊騎給繞過去了,這是匈奴的既定計劃,也被扶蘇猜了個正著,隻要有缺口,那便是一個機會,雖然大軍不能過去,但小規模的遊騎可以。
特彆的匈奴大軍抵達之後,除了主力軍團要拿下幾座主要的關城之外,大批的千人隊都已經尋著長城的缺口,進入了北地郡,麵對邊關後方的幾大城鎮,匈奴全部都沒有進入,除了安俾城一線,其餘的,摸進去之後,就急忙策馬南下。
他們的目的隻有一個,沿著官道追殺那些南下逃難的百姓,就算殺不了,也要延緩他們南逃的速度,並探查大秦增援軍隊的動向和兵力情況,好讓匈奴大軍及時應對。
這個任務十分危險,孤軍深入北地郡腹地,很有可能會迎麵撞上大秦的增援軍隊,這無疑是要命的,但是現在,這些匈奴人卻樂此不疲,因為他們相信他們的戰馬。
北地郡邊關的百姓,就算提前得到消息,先行逃離,但兩條腿豈能跑得過匈奴騎軍戰馬的四條腿,況且都是一些老幼婦孺,本來就走的慢,有的還舍不的家中一些大型的東西,硬是要帶著走。
最後,就如北地郡邊關城鎮的一村正所言,良言難勸想死的鬼,越是舍不得,越是走的慢,慢慢的,就落在隊伍的最後麵,到時候,匈奴騎軍追趕而上,死的最快的,就是這一些人。(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