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出版了兩部長篇小說,2002年我被任命為農行SD省新泰市支行工會乾事後(農行支行級工會隻有一名專職工會乾事,無形中就承擔了工會所有的工作),因為我熱愛工會工作,也為了不辦外行事儘快進入角色,除從報紙上學習些怎樣做工會工作外,也經常和地方上的工會主席們進行交流。工會的現狀令人擔憂和無奈,工會的不作為和不能作為給我的印象很深。
我知道了工會工作最好乾,和最難乾的緣由。你成天吹拉彈唱,慰問鼓掌,保證沒有人說你不會乾工會,那樣能給職工解決什麼問題。要想給工人維權和做些好事實事,可能很難乾。
因為你不能獨立工作。怎麼解決這個矛盾,按《工會法》的要求,反映出中國特色的工會呢?我就想能不能寫部關於工會方麵的小說呢?較為真實地記載下改革開放初期工會工作的艱辛與無奈,給後人一個交待。那時又逢頒布新《工會法》,我參加了SD省新泰市總工會舉辦的學習班,又有了想宣傳新《工會法》的想法。
2003年我行工會創總行“職工之家”,需要增加圖書,當時我就想買些工會小說類的書,可惜我費勁不小沒有找到,更加堅定了寫部工會小說的決心,這種願望不時敲打著我的心靈,讓我寢食不安。於是我就開始搜集這方麵的材料。
我寫小說很注重政治性、故事性和人本性。可是工會工作太雜太多,很難構成故事,怎麼也找不到切入點。沒有故事隻有個乾巴巴的說教,誰看。沒有人看還能起到宣傳中國特色工會的目的?所以一直沒有動筆。
後來我想到了關停企業,於是我就走進了他們的家屬區,經常去那個地方的快餐店吃飯,我一個人炒個菜要瓶啤酒,慢騰騰地喝著……
在那裡我找到了故事原形,知道了他們對“假農藥”的感謝……
在那裡我知道了,下崗工人對工作的渴望,就像小說中的“劉麗芝”說的那樣,有工作乾不給錢也行,那可是有家啊。他們更渴望有個帶頭人讓他們有工作乾……這時我提到了工會,他們說除了救濟,工會就再了沒有實際意義了。
所以小說中一些故事都是在那裡聽到的,也都是有原形的。
在新《工會法》學習班上我遇到了某紡織廠的戰友李主席,我說了想寫小說的事,他說他的前任是個女的,因為一心想乾好工會工作,忽視了家庭讓丈夫出了軌,於是就有了小說中的章曉明和丈夫離婚的事情。(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