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灌州城,迎麵便有一麵巨大石碑,上書文字若乾。
龐十五凝目望去,隻見上麵寫的竟是灌州的發展曆程。也不知是哪任主政官員搞的這麼一個“豐碑”。
鳳九霄道:“這座石碑很有意義。它將灌州城的曆史講得明明白白,看來此處主官很有想法。”
劉滅周道:“看來他也想學汪倫,多騙一些風流才子到此一遊,不但能提升本地名氣,也能帶動本地香火!”
鳳九霄道:“對於這種官員朝廷應該重用。”
劉滅周搖頭道:“可惜現在很多王朝都不重用能吏,隻重用巧吏!”
龐十五道:“說白了就是有本事的人得不到重用,沒本事的但有後台的反而受到重用唄。”
劉滅周道:“孺子可教也!”
鳳九霄道:“也不可一概而論!如今趙宋正是崛起之時,若不能做到賞必當功、罰必稱情,根基難穩,民心難聚!”
劉滅周道:“你認為趙宋與眾不同?”
鳳九霄道:“不錯!”
劉滅周不再糾結這一話題,而是轉頭看向石碑,淡淡地道:“想不到這灌州的曆史竟然可以上溯到戰國時期!”
根據碑文的介紹,秦惠文王滅蜀後此地歸蜀郡。
自秦開始設置衙門,稱湔氐道,到了漢代升為縣。
蜀漢時改稱湔縣,不久後改為都安縣,屬汶山郡。
至西晉時置晏官縣。西晉後期戰亂頻繁,政區設置變化極大。劉宋時期汶山郡治遷灌口,轄都安、晏官二縣。南齊武帝永明元年置齊基縣與都安、晏官同隸汶山郡。到了南梁於齊基縣置齊基郡,郡縣同治。北周天和三年汶山郡還治改晏官縣為汶山縣,仍屬汶山郡,天和四年廢齊基郡,改齊基縣為清城縣屬犍為郡。隋煬帝大業三年廢汶山縣,以其地並入郫縣。唐高祖武德元年於汶山縣舊址設鎮靜軍,於都安舊址置盤龍縣。六年改盤龍縣為導江縣,屬蒙州,清城縣屬蜀州。玄宗開元十二年改清城縣為青城縣。前蜀武成元年改鎮靜軍為灌州,轄青城、導江二縣。
龐十五雖然有些字不認得,但總體能通個差不多,他看向鳳九霄,“同一個地方,換了這麼多名字,就不怕麻煩?”
曾詠也不坐車了,冷笑道:“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連人都得換,換個地名不是太正常了嗎?”
龐十五嘿嘿一笑,突然他想起一件事,立刻問曾詠:“曾哥,你說有沒有一個地方,雖然改朝換代好多次了,但是名字一直沒變?”
曾詠一時怔住!
“嘿!你小子把我難住了!我一時之間還真想不起哪個地方一直沒換名字!”
龐十五則看向鳳九霄,“大哥,你說呢?”
鳳九霄道:“要說千年未改名的城郡確實有不少,你比如說咱們剛離開的成都,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故名成都。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極之都。”
龐十五頓時驕傲地道:“大哥就是大哥,永遠問不住!除了成都,還有誰呢?”
鳳九霄道:“邯鄲,長沙,洛陽,鹹陽,揚州……”
龐十五瞪大了眼睛,“這些都是沒換過名的?”
鳳九霄道:“當然了!你比如說邯鄲,是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邯鄲’之名,最早出現於古本《竹書紀年》。邯鄲地名之由來,《漢書·地理誌》記載,三國時期魏國人張晏的注釋:‘邯鄲山,在東城下,單,儘也,城廓從邑,故加邑雲。’意思是說,邯鄲的地名源於邯鄲山,在邯鄲的東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單,是山脈的儘頭,邯山至此而儘,因此得名邯單,因為城廓從邑,故單旁加邑而成為邯鄲。”
龐十五道:“我聽過好幾個與邯鄲有關的成語,什麼邯鄲學步,胡服騎射,完璧歸趙,好像與邯鄲有關的成語最多了!”
鳳九霄道:“關於邯鄲的成語典故,確實很多!你知道河伯娶妻的故事嗎?”
龐十五搖頭道:“不知道。”
鳳九霄笑道:“那我給你講講?”
龐十五笑道:“好啊好啊!”
長路漫漫,何以解憂,唯有大哥的故事可以解我無聊!
劉滅周有些不可思議地道:“你沒聽過?”
龐十五眼睛一瞪,“你故意挖苦我?”
劉滅周笑道:“怎麼會?我以為這麼經典的故事你知道呢!”
龐十五道:“要不你講吧。”
劉滅周笑道:“不好吧。”
“有什麼不好的?難道一個故事還能讓你講成兩樣?”
“那倒是不會,一個故事就像書法一樣,無論怎麼變化,隸書也好,行書也好,草書也好,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不可能寫成二,二也不可能寫成一。這個河伯娶妻的故事,我不可能講成河伯嫁女的故事!”
龐十五笑道:“我倒是想聽一聽河伯嫁女的故事!我估計在座的諸位都沒聽過吧?曾大哥,你聽過沒?”
曾詠不動聲色,“沒聽過!”
龐十五問鳳九霄,“大哥,你聽過沒?”
鳳九霄笑道:“你是想聽真話還是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