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潛看著自信的郭嘉,心中也到想知道就這個年輕的人,到底有沒有像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有鬼才之稱的才能……
“請教何為君?何為臣?何為世家?何為黔首?”斐潛一來先拋出這個問題,看著是問四個名詞解釋,但是實際上斐潛想問的是這四個層級之間的關係,想看看郭嘉對於這四個階層的理解……
郭嘉灑然一笑,隨意左右看了看,像是在尋找什麼東西,然後往一側走了兩步,撿起一根不知道是誰不小心遺落的蓍草,指了指自己的腦袋說道:“此為君”
又指了指拿著蓍草的手說:“此為臣”
揚了揚蓍草,說道:“此為世家”
最後指著地麵上爬行而過的一行,說道:“此為黔首。”
斐潛一笑,嗬,這小子,反應到真是一流,而且還能就地取材比喻得也還算合理,基本上是符合當下大多數人的觀念,關鍵是回答的十分巧妙
斐潛是問的四個分散的問題,但是實際是問四者的聯係,而郭嘉也是回答了四個問題,但實際上也是用此來比喻四者的聯係……
君是頭腦,指揮臣子,也就是手,然後臣子按照君的意思選擇世家,也就是蓍草,最後由世家來指使黔首黎民……
這也是當今漢朝,或者說是自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就逐漸形成的封建社會統治形式,一層一層分治而下,形成一個廣大的金字塔結構。至高無上的君,把持朝政的臣,統領鄉間的世家,和蒙昧無知的黔首……
很合理,很恰當。
但是斐潛並不滿意,這個隻是年輕的郭奉孝,頂多隻是一個成長體,或許隻有再過幾年,真正投曹操的時候,才是完全體的郭奉孝。
斐潛進一步緊逼問道:“既如此,若是蒙遭大難,四者必舍其一,何者可去?”如果是哪一天不得已之下一定要去掉這君、臣、世家、黔首其中一個的時候,哪一個是可以拋棄的?
“這個……”顯然從來沒有人這樣問過,而且還這麼刁鑽,一時之間郭嘉也無法回答上來,陷入了思考。
小子,沒被舍棄題坑過吧?哼哼,想當初後世那個人要想進入一些什麼裝腔作勢的公司,麵試時候幾乎都會碰到類似的題目
比如先問一個人生中最重要是要有幾件事情啊?
然後就感覺這個題目這麼簡單啊,自然就巴拉巴拉回答一些什麼建功立業啊,家庭財富啊,人生價值啊等等一大堆……
卻沒想到麵試官實際是根本就不關心你這個問題回答的是什麼,他隻是先挖一個坑,然後看見你掉到坑裡了,就再添上一把土
請問如果這些方才提及的東西之中需要舍棄一樣,你先舍棄哪一個?
再坑一點的還可以再問,除了剛才舍棄的,如果再舍棄一個,你要舍棄哪一個?
……
這個時候不管之前回答的是什麼,基本上都會陷入長考了,就像現在的郭嘉一樣。
舍棄君?沒了腦袋能行麼?儒家最根本道義都沒對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