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達成了意見的一致之後,需要考慮的就是一些細節上的問題了。
沒人敢說沒有萬一,但是卻可以做出萬一的準備,更何況是要運輸這麼多的書籍。
斐潛說道:“此番轉運,數量頗多,故不宜一並運之,需做些準備……”
書籍並非黃金白銀,所以一般的山匪和毛賊對於這種東西沒有什麼興趣,反倒是所謂的鄉野豪強和士族對此是眼熱不已。
在洛陽地界,蔡邕的名聲之下,大多數的士族還不至於動手,因為比較劃不來,畢竟蔡邕這些年光是熹平石經,就已是聲望高得可怕,況且還在太學長年授課,有不少在太學求學的學子擁護基礎,若是動了手,被暴露了出來,那簡直不是給家族找到了書籍增加了底蘊,而是將家族累世的清名毀於一旦……
而相比較之下,河東和平陽郡的危險就比較的高了。
單說河東郡一地,原來蔡邕和河東衛氏的關係還算不錯,但是自從蔡琰被休之後,兩家雖然不至於視為仇敵,但是關係也是相當惡劣了,更加上當時蔡琰陪嫁的書籍本身就有不少,衛家連一句話都沒有提過,有了這樣的前科,自然不可能指望衛家能夠大開方便之門,突發善心之類的什麼了。
並且如果一次性的運輸數量一大,也是難免有人會頭腦發熱,鋌而走險。
平陽郡也算是瀕臨邊境,若是有人假借羌胡的名義,公然打劫,就算是後來被發現,也可以推說是從羌胡那邊又給買回來或是搶奪回來的……
因此過了河東郡,就需要西河太守崔鈞的配合了,隻需要西河太守崔鈞以舉兵響應反董的名義,派遣軍隊越境接應,那麼基本上就安全了。
因為本身崔鈞的軍隊也需要抵抗南下的鮮卑和羌胡,所以也因為此時耽誤了國家的防禦,所以也不能深入司隸地區太多,最多隻能是到平陽郡為止,否則一個是萬一鮮卑南下,回師麻煩,另外一個原因是深入司隸越多,在路途上消耗的錢糧也自然就越多……
渡河的路線本來是可以走延津,又或是小平津的渡口,但是為了給洛陽的董卓一種往長安遷徙的假象,必須過了尚有部分董卓軍隊駐紮的澠池再進行轉向,比較安全保險一些,否則除了洛陽就轉向北行,而澠池到洛陽又不是非常的遠,經常有軍隊往來其間,被發現了也是一件麻煩的事情。
而且從洛陽到澠池還有一點的好處,前期董卓軍隊為了加快遷都的進程,所以對於像蔡邕這樣表示出主動配合遷徙的人士,絕對會給予極大的鼓勵和支持的,所以這一段路程的風險性反而是最小的,因為董卓軍隊甚至樂意幫忙加以照顧,或許隻需要一點好處意思一下即可……
整條路線當中,唯一風險係數比較高,比較容易產生問題的地方就是澠池以北,至河東郡內的這一段路程。
所以運輸的方式隻能是分批運輸,而且是有技巧的分批運輸。
蔡邕藏書當中,絕大多數還是以書簡為主,所以可以采取一種拆分的方式來進行多批運輸,如此一來就算是其中的某一批運輸書簡被奪去,也是不能成冊,等於是毫無作用。
這樣一來,每一批的運輸的書簡等於都是殘篇,而且數量又不是很大,對於士族和豪強的吸引力就大大減輕了,就比如像是一萬隻隻有左腳的鞋的價值遠遠沒有一千雙左右腳齊備的鞋子的價值來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