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郎官這個群體是最多的,其實這個郎字,在漢代也通用於“廊”,也就是其實這個郎官就是“廊官”。
漢代不想秦朝那麼的短暫,所以不管是長安還是洛陽,都是修建了不少的宮殿,尤其是洛陽城,整個城池最大的建築群落就是南北兩宮了,還有一些提供給太後所居住的宮殿,簡直就是一個大的宮殿之城,而在宮殿之中相互連接的就是各種走廊。
而郎官,最早就是指站在這些宮殿走廊之中,守衛宮廷的官員。
但是隨著時間的演變,郎官的等級和職責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比較靠近皇帝左右,必要時需要回答皇帝的各種問題的顧問官,稱之為議郎。
而在尚書台進行各項文書的傳遞,整理,編纂,下發等等事務的,就稱之為尚書郎。
高級官員下屬,多擔任一些副手職責的,就稱中郎。
比中郎次一級的,就成為侍郎,比侍郎再低一等的,就是郎中。
而什麼正式的實職都沒有的才被稱為郎官。
以上所有的“郎”,都是歸屬於九卿之一的光祿勳進行管理,但是在實際當中,並不是光祿勳一個人就能管理到那麼多的郎官的,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是光祿勳的下屬官,對於自己下轄的郎官進行管理。
蔡邕擔任的左中郎將就是屬於光祿勳的下屬官。左中郎將的左署和五官中郎將、右中郎將的五官署、右署合並稱之為三署,原本主要負責的是整個皇宮的衛士的調派安排,但是實際上從漢武帝時期開始,三署就已經慢慢的邊緣化,從武職變成了文職。
因為宮廷的衛士從一開始的郎官逐漸變成了虎賁、羽林來進行守衛,原本是立於廊下的郎官就不再考慮武力,變成了郡國舉孝廉最常見的安排官職的地方,也成為了士族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個台階。
如今斐潛就踏上了這樣的一個台階。
果然在李儒的安排之下,蔡邕也就是走了一個形式,印綬什麼的就到了斐潛的手中。原本是還需要皇帝見一麵,至少讓皇帝知道有了這麼一個人,但是如今整個朝政都在董卓控製之下,開不開朝會都要聽董卓的,皇帝想要見什麼人都還是要經過董卓同意的,因此董卓隨手一揮,便免去了見麵的流程。
見麵是免了,但是形式上還是要做一個樣子的。所以斐潛在小黃門的帶領下,遠遠的對著皇帝居住的宮殿行了大禮,表示自己對於皇室的尊敬和效忠,便算是完成了整個形式,然後也是在小黃門的示意下,便要離去了……
劉協蹲著,雙手扒著憑欄,看著宮殿之外。
雖然他是大漢帝國的皇帝,卻連居住的宮殿都沒有辦法邁出去半步。自從上次太廟之後,或許是遷都在即,不容許在出現什麼岔子,對於劉協的看管越發的嚴密起來,甚至都不允許劉協在沒有董卓的允許下私自出行又或是接見大臣……
所以現在劉協他隻能是扒著宮殿章台之上的憑欄,從欄杆的縫隙中往外看。服侍劉協他的老宦官想要給他撐起華蓋來遮陽,被劉協拒絕了,劉協不想引人注目。
再過一個多月就是劉協他的生日了。
他小的時候就沒有見過他的母親,據說是當時生下劉協後就病發而死了,可是劉協知道,事情多半和何皇後有關。
他母親死後,就被董太後接走撫養長大,所以董太後實際算得上是他的第二個母親。一直到了他六七歲比較懂得一些事情了,董太後才告訴他,當時他母親王榮,在喝了何皇後送來的所謂補身湯之後,就一病不起……
再後來,何皇後變成了何太後,宛如第二個母親一般的董太後就被趕出了皇宮,半途上又被殺害……
雖然董太後雖然貪錢,但是對劉協不薄,若是董太後仍在,估計現在已經是開始張羅著要給自己生日準備一個什麼驚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