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一句話是怎麼來數說的?
想起來了。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出自後世洗腦排名第一的書。
斐潛在後世就沒少用這句話來忽悠萌新,反正枯燥無味的事情是上班族最大的無奈和最深沉的痛。
有了這樣一句話,多少也會有那麼一點點的安……慰……
算是吧。
其實在胡人政策這一塊,不光是漢朝,在古代絕大多數的朝代都是有些矯枉過正,不是畏懼如蛇蠍,就是鄙視如草芥。
依照賈衢所說的來分析,現在的漢朝廷就像是總公司,隻要求下級的分公司定時上供一個總數,至於這個營業總數是怎樣來的,根本懶得管,也就是說,換後世的說法,妥妥的結果為導向,過程不重要。
這樣的政策策略,執行下來的時候,到後期對漢人自己都出問題了,更不用說本身就沒有多少親和度的胡人了。
所以後世職場當中最常出現的營銷模式的天坑就在漢朝這個時間點出現了……
前任拚命拉人頭,搞營銷,填費用,然後出了一份漂亮的kp報表,拍拍屁股走了,繼續升官發財去了,然後繼任者過來一看,傻眼了……
人呢?
不是說好了千人的團隊麼?
在賬麵上……
真的有這麼多人?怎麼平常見到的就一兩百個人?
反正賬麵上有這麼多……
……
然後這個繼任者想要自己的屁股不著火,怎麼辦?
繼續拉人頭,搞營銷,填費用,直到一天要麼自己撐不住,要麼下一任撐不住,整個盤麵爆炸了,才會被人所察覺。
西涼這個鍋炸了,然後漢王朝填進去上百億的錢,幾萬人的性命,才勉勉強強給補了一下,雖然還在漏水,多少像個樣子……
並州這個鍋也炸了,此時的漢王朝就真的無能無力了,隻能任其炸得一塌糊塗,將許多郡縣治所從此撤銷……
因此,西涼、並州糜爛到今天的這個地步,到底算誰的鍋?
誰該為這個事情負責?
大家一起默默的看向了坐在皇位上的皇帝……
反正你最大,這鍋你不背,誰來背?
皇帝跳腳,老子沒錢。
大臣攤手,在下也沒錢。
然後皇帝和大臣,就相視一笑……
整天埋頭在地裡的農民忽然感到了菊花一緊,渾身一震……惡寒……
所以說黃巾起義爆發,也不是完全是土地的鍋,賦稅徭役,還有製度,都有一定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