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漸漸的明亮起來,但是在山穀當中,雨霧依舊彌漫,雖然說雨勢並不大,但是淅淅瀝瀝的頗有些寒意,一陣秋雨一陣寒,打濕了盔甲,也潤濕了山道。
趙雲帶著兩百騎,隻是牽著馬,在隊列前頭一步步的在山道當中走著,警惕的打量著四周的情形,雖然有配發的油布,但是畢竟不能遮蔽全身,盔甲衣袍也多少有些濕沉。
雕陰,在泰昌山以北,起初並不是秦國建造的,而是魏國。
當時魏國為了防備秦國的擴張,沿著山脈建了一道城牆,也就是魏國長城,然後在雕陰修建了一個加強版的軍寨。後來便在雕陰爆發了一場秦魏之戰,最終自然是秦國打下了這個關隘,魏國開始退出舞台。
既然稱之為關隘,自然就是卡在交通的重要通道當中,這個關口,南接關中,北接上郡,是最適宜行軍的通道,其餘的小道不是沒有,而是難行。就像是後世對於那些徒手攀岩就跟吃飯睡覺一樣自然的高手來說,有沒有道路其實都不重要,但是對於那些普通的人,或許一塊大岩石就能打消他們原本就不多的攀爬想法。
就算是是匈奴人和漢人不一樣,不需要隨軍的輜重車,他們的輜重全在馬上,但是也需要一條至少可以讓馬匹通行的道路才可以行進。
因此,可以提供給呼廚泉選擇的小道並不多。就像是諸葛亮進攻關中,雖然道路很多,但是實際上能選的也就是那麼兩條一樣。
趙雲這二百騎,便是前來堵路的。
甘風則是去堵另外一頭。
就看呼廚泉怎麼選了。
這條道路,趙雲之前走過,而且還專門詢問了當地的向導,多少有些印象,否則在沒有導航儀的漢代,在山地丘陵之間盤旋幾圈過後,很容易就會影響到方向感,然後就會怎麼轉都轉不出去。
秋雨不大,而且秋雨也不像是春雨一樣綿延不去,隻不過山間一下雨,便會起山霧,籠罩在周邊,幾十步外便是一片白茫茫的,難以分辨。
趙雲的重要任務,便是在這一條山道當中選一個稍微像一些樣子的地點……
二百騎,輕裝急行,基本上來說應該是趕到了呼廚泉的前麵,但也不會相差太多,如果呼廚泉選擇向北這個方向的話,那麼也差不多快到了,眼下什麼時候就在前方的白霧當中蹦出來幾名南匈奴的哨探也說不準。
當然,前提是趙雲沒有走錯路。
這些在丘陵山間的岔道口,形狀都差不多,都是幾千萬年前小冰河時期北方的大冰川衝刷出來的溝壑,在沒有任何定位係統的漢代,若是走錯了一個岔道口,保不準就拐到哪裡去了……
因此雖然趙雲之前了解過,也走過一次,但是現在心中也沒有多少把握,隻不過趙雲一項表現沉靜,因此跟在其後的兵卒也都看不出來趙雲心中有什麼起伏變化。
健馬不安的搖著腦袋,跟在趙雲的身後走著,雖然口中銜著枚木,可是依舊不爽,噴吐著重重的響鼻。在秋雨當中不論人馬,被山間的這風一吹,都是有些冷得難受,幸好隨甘風趙雲的人馬,一半是並北老兵,一半是西涼邊軍,都是習慣了這樣子的天候,再加上跟著征西將軍斐潛以來,也一向不曾是短了吃食衣甲什麼的,所以也都耐得住。
眼前白霧當中,露出一塊黑影,再走了幾步,才勉強看清楚其實這一塊黑影便是在山道當中的已經是坍塌了的半麵軍寨。
趙雲呼出去一股長氣,向前指了指,揮了揮手,雖然沒有說些什麼,但是多少也在心中緩了一口氣。
見到了這坍塌的軍寨,也就說明沒走錯路。
其實曆史上,趙雲的方向感也還是可以的,至少在長阪坡那麼混亂的局麵之下,都還能找到正確的道路,如果是李廣,估計劉禪就算不被憋死估計也會被餓死了……
趙雲下令讓手下的兵卒在此處修整一下,自己卻往前走了一小段,站在軍寨寨牆處左右查看起來。
軍寨已經崩塌,但是曾經的威勢多少還有一些,向上攀爬了一段之後,便來到了軍寨之下。曾經青磚條石修葺的堅固寨牆已經在這麼多年雨打風吹之下崩塌了,露出了其中夯土,碎磚和石條四散,殘破的寨門洞開著,就像是上了年紀的牙齒,沒有幾個依舊在崗位上,就算是僅存的也是東倒西歪,搖搖晃晃。
再往前方看去,依舊是一片白茫茫的霧氣。
細雨打在山道上,淋在殘破的寨牆上,灑在趙雲的衣甲上,雨水細碎的聲響伴隨著身後收拾戰馬和整理衣袍的聲音,周邊的一切似乎都靜謐無比。
還好。
趙雲便決定在這裡阻擊呼廚泉了,雖然軍寨殘破,但是在地勢上畢竟還有些優勢。
似乎是過了許久,也似乎是才歇息了短短的片刻,就著雨水正在吃著征西將軍特彆配發的壓縮餅的趙雲,忽然心中一跳,順手將手中剩下的半塊塞到了嘴裡,然後也沒嚼,就那樣鼓鼓的含著,一把抄起長槍,站起身來,幾步走到了寨前,側耳傾聽。
細蒙蒙的雨,白蒙蒙的霧。
能見度不足百步。
前頭似乎有些踩踏在黃泥之上的啾啾聲,但是當下豎起耳朵傾聽的時候,又似乎什麼都沒有……
是聽錯了?
還是聽混了?
山道間的雨霧沾染在趙雲的麵龐上,凝結成為水滴,順著眉毛臉頰往下,悄無聲息的滑落,但是趙雲連擦拭一下都沒有,隻是努力的向前眺望,側耳分辨著雨霧之中細碎的異常聲響。
在趙雲身後的兵卒也大多是跟著趙雲有一段時間,見到了趙雲眼下這般樣子,也默默的站了起來,然後輕輕的將兵刃拿到了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