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之時,律法森嚴,平授耕田,懲戒惡族,為何各地皆反?光武之前,新朝王田,均分地畝,為何風雲突變,烽煙再起?”斐潛望著帳外,緩緩的說道,“文帝時期,《言兵事疏》,《守邊勸農疏》皆一時鴻文,亦有平均耕地,增民恒產之意,天下皆讚,為何最終腰斬東市?七國之錯乎?晁公之錯乎?”
趙雲默然無言,良久才說道:“那麼主公,當有何策?”
“天下之法,皆無定數,彼時之良策,今日之毒藥,當以時俱進……”斐潛忽然笑了笑說道,“不可拘泥於一時也,亦無可法萬世之策。”
趙雲瞪著眼,一時間竟然無言以對。
倒不是斐潛有意忽悠趙雲,隻不過這個土地問題,當下確實是有些難處理。
打土豪分田地?
彆逗了。
一個製度要使用,是需要社會具備一定條件的,而漢代完全沒有這個條件,更何況打了土豪,也未必真的分了田地。
土地這一件事情,就算是到了後世依舊沒有辦法妥善的去解決他,斐潛又能有什麼辦法立刻就能在漢代可以實施一個可以傳承千秋萬代的方法?
其實在孟子的恒產論的體係當中,孟子也沒有讓百姓擁有自己的田產的意思,而是想要恢複春秋戰國時期的井田製度。
井田製,土地是國有的,隻是把土地分給直接生產者固定地占有和使用而已。
孟子所維護的,是希望統治者要保證小農經濟的百姓一定的生產資料而已,並非真的要讓百姓有“恒產”,在孟子看來,有固定產業的人思想穩定,沒有固定產業的人思想不穩定,這些思想不穩定的人胡作非為違法亂紀什麼事都乾得出來,這無疑是很有道理的。
因為土地這個玩意,從當華夏統治階級意識到了其可以重複獲取產出之後,便立刻將其收進了後宮,從來不允許普通老百姓染指半分。但問題是,如果完全從百姓手中剝離了土地,難免就生出不少事情來……
有一句話流傳得還是很廣的,飽暖思**,這句還有下半句,饑寒起盜心。人是不能窮的,窮了,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偷竊更是小事。況且,就一般人而言,因饑而偷些食物什麼的,似乎也不是什麼大罪過。
因此華夏統治者創造性的發揮智慧,將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分割開來,形成典型的封建社會的最基礎的設置,天子擁有天下的田地,但是將使用權轉派給封臣,然後封臣再將其授予農夫百姓耕作,平常老百姓所在市場上交易的,並非這個土地本身,而是這個土地的使用權……
然後這樣的方式方法,甚至延續到了後世。
“若民無恒產,必然生亂,此事某亦知之,天下士族多以經學傳家,又豈能不知?”趙雲皺著眉頭,顯然很是不解,“若知之,為何不為之?若不為之,如此經學又有和用?”
“正所謂知易行難啊……”斐潛也是點點頭,感歎了一聲。
彆說漢代,就算是後世也是如此。
房地產綁架地方經濟,拖垮實業發展,吞噬百姓積累的財富,難道大家都不清楚?
斐潛到了漢朝之後在睡夢當中,有時候還會夢見到了還房貸的節點的時候,結果卡裡沒有錢還不上款項的場景,急醒之後坐在床榻之上,也不由得感歎後世的房貸給予他的壓力是多麼的驚人。
當然,在後世,也有不少人叫囂著不要買房,說著房奴的這個那個不好,不如租房雲雲……
然而仔細看看,那些叫彆買房的都是些什麼人?
這些唱著高調的人,他們的家庭背景、賬戶餘額和社交圈子給了他們就算住一輩子酒店也不會沒有安全感的底氣,他們需要擔心個人落戶問題嗎?
需要擔心孩子的入學問題嗎?
需要擔心置辦大件的話搬家累成狗嗎?
需要擔心被房東以各種魔幻的理由掃地出門,陪著一堆死沉的家具站在路口不知道去哪裡過夜,明明自己規規矩矩按照合同辦事,卻因為每天還要上班,每個月還要等發錢,支付不起最低的維權成本,而選擇打落牙齒和血吞嗎?
所以這些無需考慮各種問題的人,才會覺得後世華夏人,爭破頭掏空了口袋,也要當房奴的行為簡直就是沙壁當中的煞筆。
普通的老百姓不都是傻的,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better和best這兩個選項,大多數人甚至連good這個選項也沒有,隻能在bd、orse和orst之間反複權衡作出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而已。
所以斐潛便隻能在不多的選擇之間權衡利弊,選擇吞沒那些無主的,逃亡和反抗的士族豪右土地,以此來分發給流民、百姓、以及那些跟著斐潛一起拚搏的兵卒和士族子弟。
嚴格上來說,斐潛當下的重新建立軍功、爵田等等製度,對於土地所有權這一項,對於“恒產”這兩個字實質上有天翻地覆的改變麼?
很遺憾,並沒有。
但是在現在這個階段,建立一個相比較合理的,比現階段更加改良一些的土地轉讓製度,讓百姓可以表麵上擁有“恒產”更長一些的時間,必然有助於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後續的經濟發展。
因此就算是明知道實際上是假的恒產,依舊可以像後世的“恒產”一樣,給予老百姓一定的安全感,維護社會的穩定。
“恒產”必須要有。
也必須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至少相對來說穩定一些的,社會資源再分配的政治結構體係,否則依舊會走入戰亂的輪回。
更何況現階段努力增加一些農牧業的產出,也有助於華夏之人在小冰河時期可以挨過更長的時間,不至於像曆史上那麼的悲慘,因此現階段充分的調動各方的積極性,推動農桑技術的傳播,也就成為了斐潛整個計劃當中的一個環節。
而且對於陰山的胡人來說,有恒產方有恒心的理論,其實也是適用的……
“天下之事,有知易行難者,亦有知難行易者,唯獨恒產之事,知其難,行其亦難……”斐潛笑笑,說道,“民需恒產,乃有恒心,天下方可定。吾輩之人,隻能是借鑒前事之師,縱然遍地荊棘,亦需砥力前行而已……子龍可願助某一臂之力?”
“主公之願,便是雲之所向!”趙雲離席而拜,聲音朗朗。
斐潛連忙上前,將趙雲扶起,拍了怕趙雲的肩膀,讚賞寬慰幾句之後,然後說道:“漢人恒產,胡人亦是……某有一策,子龍不妨領一隻前軍,去高奴左近,因勢利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