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潛環視一周,停頓了一下,給眾人一些思考的時間。
其實這樣的戰術,在曆史上的三國之中,是劉備運用得最好,隻是可惜後期被豬哥給帶偏了……嗯,其實也不能怪豬哥,畢竟川蜀之中,便再也沒有了北地大將的新來源……
這麼說來,其實豬哥後期選擇薑維,也是企圖複製劉備的戰法?畢竟隻有薑維才是正兒八經的北地出身,而腦後反骨的魏延則是南陽的異類。
黃忠漢中的定軍山一戰,便算是這種北地精銳戰法的最後絕響了,『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穀,一戰斬淵,淵軍大敗……』
沒有所謂的演義當中的計謀,也沒有什麼虛假的噱頭,實際戰鬥過程粗暴且直接。夏侯淵的兵卒也是精銳,那麼黃忠帶了一隻更精銳的兵卒,鼓舞士氣,直接衝擊夏侯淵的本陣,而且還用金鼓加強了兵卒之間的聯係,同時也在氣勢上壓倒了對手,最終斬殺了夏侯淵,獲得了大勝。
這種戰鬥模式也是同樣有局限的,因為這樣的戰鬥,必須要有一支戰鬥力強悍的精銳部隊,如果說這樣的『奇』兵部隊戰鬥力有限,那麼用其突擊敵方本陣,無疑就是自取滅亡。
斐潛麾下,不管是從裝備還是從訓練上,斐潛的兵卒質量都強過其餘諸侯,所以,這個問題現階段來說,還可以不用太擔心。
但是並不是說這中戰法就完全沒有其他的弱點……
曆史上曹操麵對馬超的時候,彙集將領軍議,有建言說『關西兵強,習長矛,非精選前鋒,則不可以當也』,而曹操卻說,『戰在我,非在賊也。賊雖習長矛,將使不得以刺,諸君但觀之耳……』
可見當時曹操上下都對於這種北地衝擊戰法的認知和重視,眾將是覺得如果要進行對抗,必須要有精銳的先鋒部隊形成對攻,而曹操根據之前和呂布劉備作戰的經驗,他選擇了另外的一個方式,『堅壁勿與戰』,簡單來說,就是不正麵肛,因為肛不過。
這就是北地戰法的第二個弱點。
斐潛讓黃旭換上了第二張的錦圖。
許縣地圖。
當時斐潛和曹操大軍遙遙相對,並沒有真的打起來,但是事後斐潛仍然讓人根據當時的情況,繪出了這樣一幅對陣圖。
『本方,約八千精銳騎兵。敵方,約三萬步卒,另有騎兵千餘,烏桓騎兵兩千,城池一座。總而言之,大概算是五倍之敵罷……』斐潛大約的將敵我雙方布陣情況講述了一遍,然後說道,『若戰之,當如何?各自以策論,一個時辰之後交來!』
從某個角度來說,如果對手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固的陣列,並且有大量的長戟長槍大盾,那麼以騎兵衝擊對方的陣線,就不是一件占便宜的事情了。
就比如同樣也是山地戰,定軍山可以取得勝利,在夷陵卻一敗塗地。陸遜對陣劉備的北地衝擊戰術,就是簡單的利用三峽一帶錯綜複雜的地形,堅守不出。
受限於三峽一帶的地形,或許還有劉備本身兵卒更替,精銳的後續薄弱的問題,最終劉備無法突破陸遜的防守,更沒有辦法率領一支精銳,成功的去突擊對方本陣,最終陷入僵局,被一把火燒光了最後的榮光。
對於劉備來說,他最為深刻的問題,並不是在軍事上的失敗,而是他並不清楚勝利之後應該乾什麼,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好好的去利用勝利,就像是在泰山之下感歎苛政的孔夫子一樣。
在曆史上即便是麵對曹操這樣的對手,劉備也能夠依靠他自己熟悉的戰鬥方法取得局部的勝利,但是勝利之後的事情,往往又讓他手足無措。
對於山東士族來說,對於大漢朝堂來講,劉備為代表的的北地男,終究是個鄉巴佬的形象,是武夫,是『健壯』,不受到歡迎,也無法完全融入。
劉備最後能以百折不撓、屢敗屢戰的精神,輾轉大河上下、大江南北,走荊州據川蜀,成就一番事業,歸根結底,並非因其在北地戰術上有什麼新突破,而是在於豬哥在隆中給劉備指出了戰鬥背後應該做的事情,從戰術進化到了戰略,補上了那塊漏水的板子,將局部突擊的戰術勝利,轉化為三足鼎立的天下格局……
至於當下的劉備麼,那塊板子依舊漏著水。
而且沒人可以補得上。
豬哥現在應該還在荊襄……
一個時辰,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堂下眾人最終也陸續上交了各自的策略。
斐潛將眾人上交的策論大概看了一遍,微微笑了笑,然後說道:『張、李二位校尉,且上前來!』
斐潛自然不可能說是閒著無聊才來講武堂的,他到講武堂自然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畢竟作為麾下有了呂布張遼等人,又有西涼騎兵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斐潛也幾乎等同於北地這種戰術的繼承和發揚者。
這是一件好事,但是也容易形成一種慣性,導致手下的將校一味地用這種戰術,保不準什麼時候就會碰到『夷陵之戰』。所以斐潛必須將這種已經比較規模成型的戰術的弱點,再一次強調出來……
因為在當下這個階段上,斐潛麾下的精銳質量若說排第二,還真沒有什麼人敢排第一,所以隻要是正常的穩紮穩打,至少可以大概率的在對抗中保持不敗,反倒是若是一味憑借武勇,貪功冒進,就很有可能會像是張遼一樣,縱然最後勝利,也會損兵折將。
張繡和李典對視一眼,走上前來。
斐潛示意兩人站在懸掛的戰圖兩側,張繡代表斐潛一方,李典代表曹操一方,開始『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最忌諱的就是枉顧事實,或是脫離實際,但是在場的基本上都是有著豐富實際作戰經驗,統帥過兵卒的中上層校官,所以排兵布陣究竟合不合理,眾人心中多少也有杆秤。
李典微微回頭看了斐潛一眼。
斐潛笑著點了點頭。
李典心中略安,便開始和張繡對抗起來。說實在的,李典在寫這一場模擬戰策論的時候,心中多少還是有些忐忑的,因為他覺得如果斐潛和曹操當時在許縣之下真的交戰,斐潛未必能占據多少上風……
起初李典還擔心這樣寫會讓斐潛不快,但是想了又想,遲疑再三,還是按照原先的想法寫了下來,並且還特意注明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
很快,李典和張繡就到了最為重要的意見分歧點了,張繡認為在騎兵拉扯之後,在對於曹操本陣的具裝騎兵突襲之中,曹操本陣會崩潰四散,然後就會確定勝局。
李典認為曹操本陣不會崩壞,至少不會那麼快的崩潰,然後四周曹氏兄弟和夏侯兄弟會迅速撲上來,形成合圍,到時候敗落的反倒很有可能是陷入曹軍陣中的斐潛騎兵……
兩個人爭執不下,裁決權就回到了斐潛手中。
斐潛先是表揚了一下兩個人的布置兵馬的方式方法,然後問道:『若某本陣遇襲,二位是否來援?』
張繡李典自然是拍胸脯的拍胸脯,表態度的表態度。斐潛微微點頭,然後看向堂內其他的人,說道:『張李二校尉尚且如此,更何況兄弟親族?更何況曹司空多詭詐,定然有所防備,張校尉突襲本陣,說不得正中其下懷!』
然後斐潛大概講了一下如果真的當時要打,應該如何做什麼舉措。簡單來說就是利用騎兵高機動性,就像是小刀割肉一樣進行侵襲,曹操唯一的對應策略就是收縮陣列,壓縮防禦範圍,否則任何突出的部位都會被割掉……
一旦曹軍收縮之後,斐潛就獲得了更多的戰場主動權,可以選擇侵擾後方,也可以在外遊弋,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不可能速勝,很大可能性會進入拉鋸戰,而拉鋸戰並不是斐潛想要的結果。
當然,斐潛最終選擇和曹操商談,還有政治層麵的考量,而這些就自然不用和這些軍校說明了,最後,斐潛總結道:『為將之道,臨陣之前,當先慮不敗,後方求其勝!不求百戰皆勝,但求不敗之軍!今日之講,課後講義彙總下發,各位好生研讀……』
簡單來說,就是彆浪!
曆史上太多前期順利後期發浪,結果自己浪到死的家夥,斐潛可真不希望自己最終成為一個負麵教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