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驃騎將軍府。
『這是……交趾?』劉備看著廳堂之內懸掛的地圖,有些不確定的說道。
在喧囂一場的舞台劇之後,自然進入了實質性的利益分配階段,而斐潛為劉備準備的利益區域,便是在交趾。
劉備有些皺眉。因為斐潛拿出來的這個交趾,確實是在劉備的意料之外。劉備原先的想法是可能會是荊州,因為荊州是中原門戶,所以斐潛可能會需要一個看門人,亦或是幽北,那樣也算是不錯,畢竟劉備老家是在涿郡,距離也不遠。
可是劉備萬萬沒有想到,竟然是在交趾。
在漢代很多人的觀念當中,交趾可不算是什麼好地方,時叛時降,跟西羌一個德行。自從秦末漢初,中原大亂,趙佗據守嶺南,交趾、九真等地屬南越國,一度脫離了中原王朝的控製,後來漢武帝征服南越,在此地區廣設郡縣,並置交趾刺史部進行監管,開始了對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的實質性管理,但是之後也常有叛,就連在漢靈帝時期,也發生過一場叛亂。
當時去平叛的是賈琮。賈琮平複了交趾之後,才是士燮。
為什麼劉備清楚這個事情呢,因為賈琮去平叛的那一年,正好是中平元年……
一個多災多難的年份。
『此有九郡,鬱林、合浦、南海、蒼梧、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斐潛沒理會劉備的表情,指點著地圖上說道,『便稱之為嶺南九郡也。其中三郡為盛,交趾郡為首,有縣十,羸婁、安定、苟屚、麊泠、曲昜、北帶、稽徐、西於、龍編、朱鳶……九真郡次之,有縣七,胥浦、居風、都龐、餘發、鹹驩、無切、無編……日南郡再次之,縣五,朱吾、比景、盧容、西卷、象林……』
『此三郡皆為大郡,可設郡守,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又有長史,掌兵馬,秩皆六百石。可設都尉,亦六百石……』斐潛看著劉備說道,意思很清晰,這些官職都是一個個的蘿卜坑啊,就看劉備的態度了。
劉備微微遲疑了一下,拱手說道:『備聞儋耳、珠厓已棄久矣……』
這個確實也是實情,因為西漢的開拓進取的精神遠遠不及東漢,所以朝堂對於嶺南的官吏管理也是疏略許多,再加上西漢後期又采用什麼狗屁不通的收縮政策,使儋耳、珠厓郡最終被棄,不再設立郡治管理。
斐潛微微一笑,說道:『比陰山何如?』
劉備愣了一下,默然無語。
斐潛最早的職位是上郡,而上郡同樣也是在西漢時期被一步步的拋棄,最後連郡治都沒了的漢國疆土。斐潛能憑借自身的力量,一點點的收服上郡,甚至攻克陰山,重新將上郡陰山等地收回大漢疆土之內,難道說儋耳、珠厓兩郡就不能如此麼?
『嶺夾以密林竹茂,水湍以上下擊石,途多有蝮蛇猛獸,若是夏月暑時,便是蚊、蟲、瘴、亂之病相隨屬也,十兵進嶺南,生者不足半……』斐潛有些感歎的說道。
劉備不由得抬眼看了斐潛一眼,顯然是表示『你也知道啊』的意思。
『……然,先輩嘔心瀝戰,血撒南疆,後世不肖子孫,輕言廢棄……』斐潛話頭一轉,『玄德以為,孰之過也?』
劉備不由得咳嗽了兩聲,一時不能答。
『潛以為,嶺南有亂,其因有三……』斐潛也沒有窮追猛打的意思,見劉備不能回答上來,也就換了一個角度來闡述,『曆來交州刺史,隻知撫其表,未能查其根,方使得嶺南動蕩,起伏不定。不知玄德願聞其詳否?』
劉備拱拱手,說道:『還請主公指點。』
斐潛點了點頭,看著交趾的地圖,心中也是不免有些感慨。
說實在的,有時候邊疆亂,其實封建王朝的一個通病,而且還是自找的……
漢武帝元鼎六年開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之後,交趾地區就成為漢帝國多民族統一國家整體中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
上麵一句,是教科書當中的標準用語,但是斐潛覺得,實際上從漢武帝開始,就給嶺南交趾,種下了叛亂的因子。
第一個禍亂因子。
實邊戍守。
實邊戍守的本意原本是好的,但是麼,華夏有太多上層好政策,然後被不願意承擔任何責任的中層給傳遞歪了的,然後又被下層執行者狐假虎威欺壓良善給搞殘廢了的……
漢武帝元封五年為進一步加強對南部邊疆的統治,又於嶺南之地設交趾刺史部,以俾政治、軍事上的統一監管,但是因為文化上麵的差彆,導致朝堂的政令並不能順利的在嶺南推廣,所以漢武帝隨之『頗徙中國罪人雜居其間,稍使學書,粗知言語。使驛往來,觀見禮化』。
同時,為了為鞏固和加強對南部邊疆的控製,漢代也大量遷徙內地居民入交州區域屯田戍守,協同地方郡兵,一同進行武裝震懾。
『屯田內有亡費之利,外有守禦之備』,所以,伴隨著對嶺南的經略,漢王朝亦積極移民進行『屯戍』,以鞏固既得成果,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嶺南的幾次叛亂之中,這些實邊戍守的屯民,也協同交州刺史郡守,平複過幾次南越叛亂。
是不是很好?
確實是看起來不錯。
但是實際上呢?
這些實邊戍守的民眾,絕大多數都不是自願前來的,而是強製性的遷徙,而在遷徙過程當中,又有多少家產被剝奪,家人在途中死亡,然後好不容易熬到了地頭,又再次的麵臨著雙倍的剝削,一方麵要付出勞動力來進行屯田,出產糧食又多數不歸自己,然後還要服從兵役調配,時不時抽去平叛……
『如此施為,何人可承之?又如何不生怨恨?』斐潛歎息道,『戍守之民亦為漢人,嶺南之吏不加以照撫也就罷了,還多發稅役,迫其潦倒,無可生計,焉有不生變者?然此又生新害……』
第二個導致邊境叛亂的因素,是軍士流散。
漢代王朝為了維護在邊疆的統治,或因文化衝突,或因權力之爭,或是吏治**,或者因為剝削殘酷,時有地方叛亂發生,而當地方太守刺史無法通過恩撫懷柔手段進行平複之時,甚至動用戍守在邊的郡兵力量也不濟於事,無計可施之下,便隻能硬著頭皮上報中央朝堂。
而在中央朝廷還算是平穩,還有些餘力的時候,大多數都會一邊責罰這些邊境官吏,一邊派遣兵卒進行征伐,而征戰的結果。又是邊疆地區輸入了一批流散不歸的內地軍士移民……
斐潛麾下的馬延,便是度遼將軍馬援的後人。
當年馬援,便有指揮兵卒評定所謂的『二徵』之亂。就作戰而言,實際上並沒有多少的高強度的戰鬥,『援將樓船大小二千餘艘,戰士二萬餘人,進擊九真賊徵側餘黨都羊等,自無功至居風,斬獲五千餘人,嶠南悉平』,由此見,馬援平叛並未遭到多大抵抗,由交戰而損失的士卒自然不是很多,但是因為在交趾地區濕熱天氣環境染疫身亡者,卻是數量龐大,『軍吏經瘴疫死者十四五』。
而這些兵卒之中,一些病死了,也自然有很大一部分在回軍的時候因為生病,不能同行,最後便隻能是留在了地方,流散各處。
『昔馬文淵積石為塘,達於象浦,建金標為漢南之界……』斐潛緩緩的說道,『後有岸北遺兵十餘家不得返,居壽冷岸南麵,悉姓馬,自婚姻,後有二百餘戶,號曰馬流,言語飲食,皆與華夏同……』
『兵卒衛國而戰,病而不得返,然無恩賞,亦無安排,聽之任之,尤如棄帚!』斐潛拍在了桌案之上,『熱血漢兒,精忠儘責,竟得如此下場!長此以往,又何有願轉戰四方者?!以至於如玄德一般豪邁北地男兒,亦視邊疆頻皺眉!』
劉備當場汗就下來了,連忙拱手說道:『這個……備,有愧,有愧……』
斐潛擺擺手說道:『此乃人之常情,玄德不必自責。故邊疆之亂,乃病於大漢自身,非南越之蠻夷也!驅民而不撫,使卒而不恤!如此便如乾柴積累,稍有煙火,便成燎原!』
為什麼邊境戰爭有時候越打越難打,起初似乎隻要兩萬人便可以平叛,後來就要十萬人,二十萬人,像是西羌叛亂,前後打了三四十年,動用兵卒人馬何止百萬!
那些叛軍哪裡來的?
都是土著蠻夷麼?
漢人移民,沒安頓好,又因為漢人比較聽話,蠻夷不怎麼聽話,所以死命對於聽話的漢人進行剝削壓榨,反倒是對於時不時起來鬨事的蠻夷,象征性的收取一些賦稅,甚至還倒貼一些什麼好處,以免自己在任的時候鬨得太過不好升遷……
結果這樣一來,導致聽話的漢人更吃虧?
遵守漢家法律的反而更倒黴?
然後真的搞出事情了,朝廷派兵平叛,流散在邊境的兵卒有了困難,又一推二五六,這個也不管,那個也不知道,甚至擺出官威來,將其哄打出去。
有了怨民,又有了懂得兵陣,上過戰場的怨兵,會發生什麼?
結果這樣還不算完,還有更為糟糕的事情。
漢王朝還嫌棄邊疆不夠亂,自己給自己挖了第三個坑……
政治流放。
謫遷遠荒、發配邊疆,這是不算是漢代首創,但也是曆代封建王朝處罰所謂『重罪官吏』常用的手段。
《漢書》所記:『元狩五年,徙天下奸猾吏民於邊。』
請注意此處的『奸猾』二字。
隨後的前後兩漢,此類事件也常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