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直接翻譯成為後世的標準的話,這個所謂的『九品中正製』,就是普通公物猿的選拔招考辦法。需要注意並且比較有趣的是,一個是選拔過程也是有考試的,第二,不是選任領導職位,而僅僅是那種普通的職位,比較基層的那種。
現在,荀彧和陳群商量出來的還隻是一個框架,但是這個框架已經有了一些『九品中正製』的味道,也不知道若是斐潛知道了他的舉動促進了這一個結果誕生,會是一個什麼樣子的表情。
大漢到了當下,基本上智慧處於一流水準線上的,基本上都意識到了大漢的國政其實有很大的問題的,尤其是人才製度上麵。
在漢代,州郡長官一直以來,都有自辟屬吏的權力。也就是說,州郡長官的下屬們,都是由州郡的長官自己招聘的。朝廷在地方上隻任命部分高級官僚的權利,而在此之下,州郡自己有人事權,而這個人事權,有時候比朝堂的還要更大。
打個比方來說,這就好比是一家全國性的大企業,但是隻有分公司的老總是總公司任命的,其餘基層員工,都是由當地分公司領導自行決定,根本不需要上報總公司,連流程都不需要走。
即便是到了後世,也常常有老總到哪裡,然後秘書和司機就一定跟著到哪裡,更何況在漢代,這樣的人才選用結果,必然會產生各種門生或是裙帶關係,而且更為關鍵的是,即便這些人的工作能力很強,但是對於公司,這些基層的官吏幾乎不會有對於大漢朝堂有多少忠誠度的,儘管他領的是公司發的薪水,但事實上,他隻對介紹自己進公司的那個人有依附感,畢竟,能帶他進來,也能就把他趕走。
因此要是給這種模式取一個名字,或許可以叫做『二元君』,因為上麵一層皇帝,下麵還有一層『土皇帝』。
在長安的學子鬨事,這些學子隻是考慮著一些粗淺的,或者是直白的利益述求,而對於在許縣的荀彧來說,卻敏銳的察覺到了這其實是斐潛針對於大漢人事製度的一個新的變革,一個新的舉措!
換句話說,就是人事權的上收。通過中央考舉,地方官吏不再有完全的人事任命權,即便是臨時調任也沒有用,因為考舉的這些人一定會逐漸來替代這些『臨時工』。
所以,荀彧同樣的,也默默的準備好了紙筆,照著葫蘆準備畫瓢。
然而葫蘆和瓢畢竟還是有些分彆的……
『各地之子,遠途跋涉,齊聚於都……』陳群緩緩的說道,『若中之,自然欣喜,若是不中,難免傷懷,屆時稍有不妥,便如……』
荀彧點頭。
陳群也是一個美男子,拿到後世之中,演個什麼貴公子根本不需要化妝,妥妥的一大堆的叫囂著要給他生猴子什麼的。很顯然,陳群對於上下跳躍著的喊著要生猴子的母猴子沒有什麼興趣,『當設考正官,分赴各地……』
陳群所說的,也確實是這一次斐潛大考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眾多的考生彙集一處,先不說這樣的考試給京都官吏增加的負擔,更重要的是漢代交通環境就是如此,讓這些考生千裡迢迢而來,然後考不中的就圓潤的走開,有多少人會心平氣和的接受?
若是下放到各地,讓朝堂委派的『考正』,監督考試,遴選人才,不就是可以避免考生彙聚過多的麻煩了麼?
荀彧表示同意,『長文所見,果然不凡……』
陳群笑了笑,說道:『若非長安紛亂,在下也未必能想到此處……』
兩人相視一笑,對於驃騎將軍斐潛提供的經驗包表示感謝。
設立『考正』官的最大作用,就是朝堂可以直接針對人事招聘工作,從而剝奪州郡長官的人事權。當然,曆史當中的九品中正製,也包含了這一條。
因此說來,後來的科舉,若是從整體來看,也不見得全數都是對於『九品中正製』的徹頭徹尾的,完完全全的顛覆,更像是進一步的變化的改良。
同樣的,陳群接下來提出的考試標準,其實也是脫胎於原本漢代的察舉製度,略有創新,不能說這不算是一種進步,但是進步的空間麼……
依舊有限。
因為陳群提出,『德才兼備』。
和後世的所謂『德才兼備』不一樣,陳群所要求的『德』是有標準的,依舊沒有脫離漢代對於『人品』的那種述求。
然而有意識的是,陳群的『德才兼備』,正好是因為看到了斐潛在長安之中的那些學子鬨劇,認為是這些學子或許有才,品德稍差才造成的……
『由各地考正,先於考評,擇選良才,上彙朝堂……』陳群總結說道,『天下英才皆於立檔案,欲尋棟梁便可按圖而尋,可免鄉野私評,可除民間陋習也……』
『如此,或可行之……』荀彧沉吟良久,最終也是覺得可以先試試。
戰國以來,貴族製度逐漸瓦解,到秦漢基本形成了官僚製度。
官僚的權力不可以世襲,對於權力,隻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也就是在位的時候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呼風喚雨,一旦退出崗位,權力也就隨之而去了。
官僚是不會滿足於臨時工的身份的,一定會想儘辦法,擴大自己的權益。雖然行政權力不可以世襲,但是可以利用手裡的行政資源,轉化為家族的社會資源,傳給下一代,下一代利用手裡的社會資源優勢,在行政權力的競爭中占據優勢。
經過不懈的努力,有些家族世代做官,有權有勢有文化,逐漸形成了所謂的士族,再後來,士族基本壟斷了官僚係統,為了更好的捍衛自身的權益,自然和中央朝堂有所衝突,而為了緩解這樣的矛盾,也為了曹操政權的穩固,荀彧和陳群,仿造於斐潛的考舉製度,做出了一個相應的改革,也就很自然的出現了。
畢竟在這麼多年的混亂戰亂之下,中央與地方失聯,官吏的選舉處於真空狀態,沒有了統一的標準,而且很多地方的權利朝堂都收不回來,斐潛缺少人才,曹操這裡也是同樣的急需人才。
利用派遣的『考正』,一方麵可以從被動變成主動,擴大朝堂人才的接受範圍,另外一方麵也可以通過建檔,對於流亡在各地的人才進行了統計登記,也同樣可以控製更多的人才,不至於外流。
尤其是不能讓人才流落到長安去……
說起來,荀彧和陳群搞出來的這個『考正製』,帶著九品中正的味道,但是又不完全是九品中正,反倒是有些像是後世西方的所謂皿煮自選,根據社區的輿論,推選出社區議員,然後再由幾個社區,推選出市議員,一個個的級彆向上,評判的標準似乎都是公平的,都是來自於百姓的呼聲,但是實際上……
望著遠去,準備正式將『考正製度』落於具體字麵的陳群,荀彧不由得長長吸了一口氣,然後緩緩吐出。
雖然說曹老板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當下天子不怎麼聽話,諸侯也不怎麼服從,中間還有不少名門豪族蠢蠢欲動,荀彧作為曹老板的後勤大管家,這個位置並不好坐。
曹老板出身麼,大家都知道,所以曹老板一直以來都不被名士清流所接納,相反,不少名士清流瞧不起曹老板,甚至取笑他,並且還與他對抗。
這種對抗,已經有過一次邊讓了,現在又差一點讓王粲做了第二次……
有一,有二,不可再三。
所以,荀彧必須想出辦法來,在製度層麵上做出變革。然而,國家是需要人才的,曹老板的政權,還需要依靠地方名士來維護和支持,所以,在最大範圍內的合作,就是荀彧的最終目標。
隻不過,荀彧也不清楚,他當下按照斐潛的那個葫蘆畫出來的這個瓢,究竟像不像,好不好用……(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