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實在是難以保證。
有的時候很有療效,但是有的時候麼,就一言難儘了。
這種痛苦,甚至到了後世抗戰時期。土製的黑火藥手榴彈,還經常出現一分兩半的現象,直至援朝期間,大米兵還戲稱我們的手榴彈是『震撼彈』,而非殺傷手榴彈……
所以當下爆炸的效果,就不像是什麼電影電視那樣驚天動地,飛沙走石的模樣,更像是十八世紀的時候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那種排隊槍斃的濃厚硝煙。
看著爽,效果差。
也正是如此,使得斐潛對於火炮的發展**一直不是很高。
因為效果確實不好。
隻不過就像是手榴彈一樣,不能因為難看就不做了。
青銅炮還在試驗和改進,但是效果麼……
在最初的青銅炮的版本當中,出現了許多問題,要不是斐潛持續的鼓勵和指引,說不得早早就廢棄了研究,或者像是木柄手榴彈一樣,拐到什麼木質滑膛炮的稀奇古怪的路線上去了,畢竟後世之中也有用樹木做的土炮,比青銅炮可是便宜輕便多了。
在北曲軍事工房靶場裡麵展現的青銅炮,實在是太短,裝藥量也不好控製,少了射程短,多了對於炮體形成壓力,開不了幾次就會報廢,並且火炮也沒有準星,隻是大概的一個射擊方向,並且最開始鑄造的時候沒有把握好青銅的成分比例,導致火炮在火藥高溫高壓之下產生了變形……
至於像是青銅炮的炮膛外口寬,內部小,比例不協調,不能有效的引燃黑火藥,不能有效的聚集火藥氣體,炮膛內部也無法做到合格的圓形,炮膛內沒有鏜光……
還有像是炮彈尺寸乃至形狀隨心所欲,大小不一,而且縫隙過大,氣密性不好……
青銅炮起初沒有炮耳,而且有頭重腳輕的毛病,如果裝藥太過密實,就會在開炮的時候顛倒自行炸裂……
技術的進步,便是這樣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然後從失敗當中爬起來,總結再總結出來的,當然在這個環節當中,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工匠試驗的記錄。沒有斐潛在早期提出的工匠試驗的記錄,就不可能有當下比較完善的工匠體係,也不可能支撐起青銅炮的研製。
其實在曆史上,在明朝的時候,傳入的一些所謂紅夷大炮,從本質上說和明軍製造裝備的各種傳統火炮並無兩樣,都是滑膛前裝炮,使用的也同樣是黑火藥和實心炮彈。
但是受惠於西方當時比較標準的製造工藝,以及對於某些事項的細節要求,不是『大概』、『少許』、『若乾』等等的模糊量化,使得西方的火炮從設計到實用,都比明朝自己研製的要更好。比如當時的紅夷大炮,炮身管壁較厚,火炮倍徑大,炮身也是從前至後漸粗,還帶有些炮錮加固炮身,因此在射程、殺傷力和安全性方麵都有優勢。
同時這些紅夷大炮上基本上都有準星和照門,炮身上鑄有炮耳,便於架設在炮車上,調整射擊角度和移動方便。
作為穿越者,得益於幼年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曆史博物展覽,還有一些影視的印象補充,斐潛對於所需要的製造的青銅滑膛炮,多少有一些大體上的構想,也是按照類似於後世的紅夷大炮的形體來仿製的,隻不過可能在材質或是細微結構上會有一些差彆。
斐潛並不清楚他現在所製造的青銅炮,應該歸納為幾磅的炮,反正當下也根本就沒有所謂幾磅炮的概念,隻是大體上知道眼下青銅炮的射程應該是在千步左右,遠遠超出了一般弓箭的射程數倍。
青銅炮,這種帶火字旁的,不愧是未來的戰場之神,即便是當下這種粗淺的形態,射擊精度和射擊距離也都遠遠的超出了投石車。
最重要的是青銅炮可以用來直接轟門!
這一點,是投石車所無法比擬的。
雖然說青銅炮的準頭其實也非常差,遠距離射擊的殺傷效果並不比投石車要好多少,但是青銅炮比投石車更好用的在於,可以利用炮架抵近到了百步之內去轟城門!
在比較近的距離上,基本上還是能保證命中的。
投石機就不成了,彆說投石車的結構使得其能不能投擲近處的目標,即便是可以,也未必能夠命中。
也正是這明顯的優勢,才使得斐潛推動研製青銅炮,沒有人背後嘀咕說驃騎將軍昏頭了,拿青銅不去鑄造錢幣,而是在敗家……
畢竟鑄造青銅炮的,可以說都是小錢錢啊!
畢竟當下斐潛治理的地盤不斷的擴大,商業貿易也日益繁榮,對於銅礦的需求也在擴大。在貨幣流通上若不是斐潛早早的就推出了金幣銀幣的係統的話,恐怕現在已經是難以僅僅靠銅幣來支撐商品流通交易的需求了。
當然,飛錢的也幫助了斐潛不必生產大量的貨幣,在很多時候,以大漢商會背書的交易平台,使得商人們都比較放心的采用飛錢的模式,節省了貨幣的領用和結算的環節……
畢竟連大商家都開始使用金銀幣,還有飛錢了,小商戶小商隊什麼的自然也就跟著用了,就像是後世裡麵炒作一些紀念金銀幣,未必是金銀幣實際價值有那麼高,而是有人承認其價格,就有好像有那麼多價值一樣。
就像是現在,斐潛認為青銅炮已經有了一些價值,才開始繼續往下研究,而碰到的難題,不僅僅是複裝和製退,還有重新瞄準……
原本改變俯仰角度,隻能靠著挪動炮架來解決,但是對於沉重的青銅炮來說,這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如果有方向機構來代替人力來調整炮口方向,自然是會使得許多事情簡便不少。
為了打造結實的炮架,斐潛又搭上了一批鋼材,使得青銅炮整體的重量飆升,估摸著應該是超過了半噸,恐怕有後世一輛小qq的分量。
安裝了全新炮架的青銅炮隨即進行了靶場測試,證明方向機構的作用確實是有一些效果的,但是方向機構之中缺少方向鎖定和複進裝置,導致射擊的時候身管會在後坐力下產生偏移,然後每一次也都需要重新調整一下,當然比起人力來說要輕便許多了。
隨後又進行了百裡的行軍拖拽測試,證明四匹馬拉新炮架,就可以在比較平整的道路上新進,在靈活性上還是牽引性能上,都還算是比較可以接受,但是劣質滾珠軸承造成了好幾次中途修理。
炮車支架分為前後兩截,主要是青銅炮的重量很大,在拖動的時候很不容易掌握平衡,稍有不慎重就會出現倒栽蔥的場麵,分出前後車就可以分擔重量,並且保證在牽引的同時平衡重心。在進行攻擊的時候則是拆除牽引尾部的車架,然後架上放置因為後坐力而製退的裝置……
又經過再次的改良,使得青銅炮勉強的通過了靶場測試和行軍測試,不再掉鏈子成為累贅,最終也讓斐潛批準可以試著小量的生產一些,然後組建炮兵連。
當下的青銅炮,當然隻能使用實心彈。
斐潛之前一直以為隻要材料上去了,就能製作滑膛槍,但是實際上他想的太理想了。即便是有相對來說比較堅韌的鋼材,用土法敲出槍管來,也不能保證槍管上下管壁是均勻的,炸膛這個事情麼,也就在所難免,在射擊的過程當中說不得沒能殺死對方,反而會殺死自己。
而相對比較成熟一些的青銅澆灌技術,畢竟是從先秦持續到了漢代的,而且傻大黑粗的結構,也比滑膛槍要更實用一些。
同時滑膛槍在初期技術較差的年代,甚至不如弓箭好用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當下滑膛槍的研製,也就是做個樣子,或者說先搭個基石,等待後續的發展,科技的進步。
而這些在斐潛領地上的各種新奇的裝備,先進的技術,也迎來了屬於它們的考驗,或者說是對於它們的保護者的考驗。
對於玄武池的最新戰艦技術的盜竊的奸細,漸漸的浮上了水麵……(www.101novel.com)